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9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822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150篇
人才学   330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1254篇
理论方法论   291篇
综合类   4233篇
社会学   1340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英语的学习 ,与母语习得在语言环境、个体条件、学习风格、学习目的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这些不同 ,使得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也不同 ,导致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行为易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些对英语学习积极性带来影响的因素 ,提出解决办法 ,对英语的教与学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2.
情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动作这些非语言交流手段来表达 ,也可以用含蓄的语言抽象地去反映。表达情感的语言交流手段既包括直陈情感的情感词和抒发情感的感叹词 ,又包括暗含情感的情感隐喻 (emotionalmetaphor)。英语情感隐喻系统主要有身体隐喻、自然颜色隐喻、脸色隐喻、自然隐喻、器具隐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3.
乐毅《报燕惠王书》和诸葛亮《出师表》,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上书给后主的。因作者经历与写作背景的相似性,文体与上书对象的共同性,两篇文章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情感;又因写作目的及作者的身份、处境的不同,二文在选材重点及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64.
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和投枪。鲜明的政治主题,特殊的社会效应,除了缘于作品的思想因素外,从美学意义上说,鲁迅诗歌融和了清峻刚健的风骨美、朴质炽烈的情感美、精幽致雅的文采美三种重要的审美特征,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5.
本文论述了华文作家曾沛的短篇小说集《行车岁月》的两大特色:一、塑造众多小人物形象,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二、以人物情感线结构作品,并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主要手法为:剪裁别致、视角多变、技巧多样(制造悬念、误会巧合、情节反转、放射组合、时间推移顺理成章、参照对比引人深思等)、语言简洁明快,蕴含人生哲理。《行车岁月》是一部反映大马社会现实,揭示人生真谛的力作。  相似文献   
66.
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67.
68.
社会认知经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的过程。从 1 93 0年代开始 ,社会心理学家就已经对此问题开展研究。 1 947年 ,J.S .Bruner在以往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知觉概念 ,并且进行了相关实验 ,开启了现当代社会认知研究的大门。 1 970年代后 ,社会认知研究开始广泛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尤其受到信息加工理论的深刻影响 ,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章在把握社会认知研究的历史脉络基础上 ,评述几个在社会认知研究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研究。  相似文献   
69.
安徒生1845年后的童话创作是研究中的一块空白。旅行生涯是影响安徒生创作的重要因素。童话文体的创新在前后期有不同的表现,喜剧性和散文化是安徒生后期童话的新质。明朗与沉郁两种情感基调作为安徒生心态的外化在作品中交互呈现。  相似文献   
70.
《聊斋志异》一书快意恩仇。蒲松龄借因果报应之说而转换了其实际内容,其因果报应篇章的审美情感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报应内容的社会化和道德化,行为主体的动机化和情感化,小说叙述的艺术化和个性化。其主调是与《聊斋》文奇义正、寄托遥深的整体精神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