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6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91篇
管理学   1305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291篇
人才学   438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3022篇
理论方法论   578篇
综合类   7585篇
社会学   1823篇
统计学   9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263篇
  2010年   1027篇
  2009年   1026篇
  2008年   1249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635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20世纪历史思维中的“革命”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平 《学术研究》2003,11(1):75-79
本文扼要讨论20世纪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对革命的想象和研究,区分了当代社会科学认知革命的三种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在西方历史思维中革命既被想象为是社会发展的突变和质变,也被想象为终结于向旧制度的某种形式的回归。20世纪中国的革命理念是在天命论王朝更迭现基础上,吸收了关于革命将通向社会演化更高阶段的欧洲理论发展出来的。本文也简要回顾了20世纪中国思想界对中国革命所要达到的目的的认识。作者认为思想界曾一度在把革命看作是其本身表现了一终极完善政治状态,还是仅是实现现代化的手段途径上存在误区。对“革命”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重构20世纪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92.
德育教育的方法很多 ,我们常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德育方法 ,就是借助理性、情感、意志、示范行为以及实践、制度、制约的一些德育方法 ,这些方法虽不被格外重视 ,但在实际中却被许多教育者采用。  相似文献   
93.
情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之一,也是最为扑朔迷离的心理——精神现象之一。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与体验,一种对意义的感受与体验,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受与体验;人的情感所感受与体验到的之所以是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首先是因为情感与生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其次是因为追寻价值与意义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实质上是生活价值、生活意义,故情感是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94.
生命是一种轮回,周而复始的延续;情感是一种轮回,悲欢离合的虚验;时尚是一种轮回,久远年代的拷贝;纸包装也是一种轮回,环保节能的捍卫!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可见包装是十分重要的.现如今出门购货,归来时手中总会提着几个塑料袋.但由于不能被再利用而造成很大的麻烦,入们称之为"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两种哲学运动为背景,探讨20世纪土家族近现代哲学运动中的问题与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与20世纪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相一致的,在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意识生成的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多种思潮及相应的哲学问题,其中在五四前后期还形成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多种哲学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整个中国现代哲学运动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哲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6.
情感生活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核心,完善人格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良好情绪、情感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培养对策的描述,旨在阐明情感智商是导致人们事业和生活中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出:对于现代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健康情感的培育,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塑造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7.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98.
篇章是由语句构成的,因而对语句意蕴的深入感悟、正确理解,决定着我们对整篇思想内容、命意主旨的准确把握。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句的意蕴呢?  相似文献   
99.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00.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沿着辩证综合的方向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信息论论证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人工智能对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与认识论充实与深化的内容,论证当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