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541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1127篇
社会学   152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1.
零伍珊 《金色年华》2011,(11):17-18
情事厅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道的是男女之情。而人间至爱。除了爱情。还有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那义薄云天的友情。人活一世,爱情、亲情、友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全无。行尸走肉。  相似文献   
112.
1 我从厨房的窗户里,看见溪安一脸倦怠地经过堆满青菜和馒头的小摊,却并没有像往昔那样,顺手从小贩手中接过三个馒头,便知道,那笔钱这次又落了空。  相似文献   
113.
社会失根的判断:社会的非社会化 无根成为我们生存的社会的最大展现,同样出现了"转往何处"和"路在何方"的日常式追问.社会无根性一大命题即社会的非社会化,也就是社会沙化原理,表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紧张,在很大程度上社会沙化会导致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离析.社会是他的,而非我的,非我化社会是社会成员无法分有社会,除了在时间上无法分有社会之外,在空间上同样也产生这种疏离感,不知道社会在哪里,不知道社会是谁的,于是社会就在这种"不知道"中完成了非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从情文化的视角探寻了《红楼梦》的底蕴基因,揭示了它那独特别致的情崇拜倾向,分析了红楼儿女的种种情结与痴情个性。  相似文献   
115.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它把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重新推向了文学批评的前台,受解释学的直接影响,它把历史看成是多重阐释的结果,并用"文本性"消除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然而最终新历史主义却由"回到历史"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16.
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对共情的理解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共情(Empathy)概念,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人本主义的共情为精神分析中的澄清、对质、解释等各种技术提供了更佳的表达态度与方式。而现代精神分析指出,没有潜意识层面的反移情就没有共情。对反移情的深入理解是一种更高级的共情。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共情观点,体现着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统治下的英国被称誉为“福利国家”,其表面的繁荣掩盖了中下层人民的贫困。年轻的一代对此产生迷惘 ,愤怒之情油然而生。因此 ,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批“愤怒的青年”的作品。《露水情》便是当时较为成功的一部。小说深刻地对当时的英国进行了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118.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出发,即从人的需要以及求得满足的方式———生产方式出发来理解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成为合理理解现实的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基础。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而人的本性在马克思那里展现为三重生命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存在物。人的本性的需要,实质上是主体人的内在价值的尺度,这通过人的经验事实可以得到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119.
商事信用的类型问题是研究商事信用理论的重要环节 ,而其中人格信用与财产信用的互动与同质构成商事信用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在商事信用的范畴研究中 ,来自于人格本性的价值尊严是支持商事信用实现的深层哲学依据。但是商事信用的现实性完全颠倒了“人”与“物”的主从关系 ,从而使商事信用在理论研究与法律实践中造成了重大误解和混乱 ,此亦为本文试图解决之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古代怨情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怨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怨情说出自儒家文论,因此同西方文论相比较,怨情说具有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的特征,是中国特有的"礼"文化及其美学的产物。但同正统的儒家文论相比,怨情说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内涵。怨情说比较淡化理性对感情的控制作用,强调文学应给予感情必要的宣泄渠道。怨情说对中国历代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