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咏物诗始兴盛于南朝,学界多有论及。其实咏物诗在两晋时期就已出现,因为存世数量不多,所以一直以来不被重视。两晋作为咏物诗由比体向赋体转化的衔接时期,对比体咏物诗由情入理的完善和促成后世赋体咏物诗的兴盛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2.
183.
读《老实人》和《阅微草堂笔记》,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其一热忱一冷峻的不同精神风貌。但在其背后,又有着理、情、心方面种种既相似又不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4.
情理逻辑也就是由情及理的逻辑,它既是情扩充和延伸的逻辑,又是理的生长逻辑。这一逻辑的充分发展导致了情理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此即是情理逻辑悖论的具体内涵。这一悖论使得传统儒学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之中。尽管传统儒家为克服这一悖论和走出理论与实践的困境作出了自觉的努力,但由于它是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本质使然,所以,这种努力最终归于失败,而这也就决定了情理圆融的境界只能成为传统儒家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5.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40-245
理性传播和情感传播是以传播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取向为尺度的传播形态,是对通常以传播的主体和媒介形态为划分标准的另一传播向度的审视。理性传播和情感传播是一组对立传播形态的辩证统一。理性传播具有语言的精确性、内容的客观性、行为的理智性、目的的工具性等特征;情感传播具有语言的感染性、内容的主观性、行为的亲近性、目的的价值性等特点。理性传播和情感传播各有千秋,关键是把握好契机、场合和火候,注重双向主体性,得体变通施力。理性传播可概括为针芥相投、实事求是、刚柔相济等策略,情感传播可析出动之以情、情感运作、触景生情、托物寓感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6.
王建美  隆奕 《南方论刊》2014,(11):55-56
中国古代法是天理国法人情的合一,天理、国法、人情是狱讼裁判依据,清朝时期的司法实践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通过对清朝时期州县民事裁判案件的研究,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更多体现以情礼来判案,这构成清朝民事裁判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88-95
耳目观念折射出通俗小说由听之于耳的说话艺术到视之于眼的章回体和拟话本的转换。明清通俗小说是属于案头阅读的小说形态,其遍称耳目也揭示出属意创新的奇书美学特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耳目观念,明清通俗小说构建出一套适合案头阅读的完整的文体系统,而耳目也成为通俗小说写实的标准,并提升为情理的观念,促使明清通俗小说创作出现巨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8.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 ,但在新的形势下 ,知识分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统战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运用情理管理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9.
汪怀君 《中州学刊》2007,(4):128-131
交往、对话是现代人的根本生存方式与存在方式。交往伦理,是指至少两个交互主体之间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以语言为媒介,在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情理沟通与理性商谈,达成理解与共识,形成普遍性伦理原则,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并造就道德人格自我的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0.
对于情理法的正当性进行研究既是认识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为时下司法实践领域所面临的困境寻找一种具有知识论意义的中国经验和智慧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情的谱系进行梳理,发现情理法中的"情"是从事实和规范构成的空间里展开其自身的意义的。法官探究案件的事实以及做出符合规范的裁断是情理法的正当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