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57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09篇
社会学   1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71.
直观和概念是两种不同的先天认识形式.二者截然不同,但惟有结合起来才形成知识,由此给康德的认识论带来了难题.康德对二者的区分实际上是对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感觉和理智的区分的一种自觉继承,但采取了一种新的形式.完整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对于深刻把握康德在认识论上的变革及其理论困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72.
实用主义的真理学说发生了明显的从哲学到社会科学的转向,这在罗蒂那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在罗蒂那里,首先,真理并不是实在的精确再现,而是被我们制造出来的描述,因此真理涉及的乃是在语言中所产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其次,这样一来,真理就成为在自由和开放的遭遇过程中最终被相信的东西。罗蒂在救赎的意义上将这个过程考虑为寻求新奇之物,而不是逃向永恒之物。第三,这样的真理指向更美好的人类未来,这种浪漫主义意义上的未来所诉诸的是想象力。最后,罗蒂指出,随着关于国家的国民浪漫的失去,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未来的国家了。透过真理观的转向这一视角,不仅罗蒂的哲学贡献获得了一种新的梳理和把握,而且哲学在当前的任务获得了真理层面上的揭示。  相似文献   
673.
网络时代的影游改编对想象力的美学变革、理论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类富有成效的跨媒体生产实践丰富了想象力的理论建构。影游改编的媒介转码与互媒性的文本架构、渐进机制与角色扮演的互动叙事以及受众参与的身份编码与社区认同,促使网生代受众在个体身份编码、重新部落化的同时,建构独属于人类共同体的审美意识形态,预示了跨媒体想象力时代的到来,对于电影与游戏产业的深化发展与融合、创作类型与生态的丰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4.
通过对米尔斯《社会学的形象力》对传统理论的批判的阐述,介绍了米尔斯学术的时代背景,同时对米尔斯对传统批判的 自我反思意识进行了总结,对米尔斯的治学之道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关于本书的几点看法,希望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75.
彭宗峰 《天府新论》2016,(2):101-106
在一个由个人承担社会风险的社会中想象公共领域是当前西方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西方公共领域的想象力是复杂的,只有从一种历史的视角梳理公共领域想象力的演变过程,才能准确地理解当前西方公共领域想象力的发展趋势。西方公共领域的想象力最初是在市民社会中孕育的一种阶级认同。随着市民社会逐渐政治化,公共领域也被赋予了一种公共想象。在民族国家的保障下,公共领域逐渐从一个个人自由的领域变成一个组织控制的领域。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中,随着组织管理的不断变革,公共领域的特性正在从亲密性转向流动性。  相似文献   
676.
想象力,是人的一种心灵能力或主观能力,具体到电影,则是为电影创造新意义的一种精神能力。电影的想象力问题关涉电影理论的两个命题:一是电影如何看,即如何想象;二是电影如何影响观众或观众如何看电影,即如何想象电影。在第一个层面,从明斯特伯格开始,电影与心灵的类比便已出现,想象力作为人类心灵的隐秘机制成为阐释电影媒介之本体与效果的重要维度;在第二个层面,相比文学等其他艺术媒介,电影因与意识的同构性以及影像的具象性常常被批评为剥夺了观众的想象力。走向抽象性、实验性、先锋性的艺术电影,以及想象力充沛的幻想类电影,是在影像内容与表达形式层面进行变革,以提高观众的想象力参与程度。数字时代愈发多样化的电影形态及观影与电影消费的新方式,推动电影受众由观看者变为协作者、产消者,为观众积极发挥想象力,即完成一种后电影时代的想象力消费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7.
本文将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文本置于其本人的思想发展史之中,发现“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主张同时也是其通识教育思想的体现。在通识教育研究的视野下,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焦虑”和“不安”的回应贯穿全书,是米尔斯对社会学的直接期待;其次,理性与自由的承诺最终意味着《社会学的想象力》将社会学视为一种公共实践;最后,该书与韦伯《科学作为天职》这一演讲之间在结构和主张上都存在深入的关系,堪称《科学作为天职》的美国版本。这三重面向同时也代表着社会学的学科传统能带给普遍意义上之大学教育的宝贵思考资源。  相似文献   
678.
679.
最近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聊天软件正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此类人工智能产品是否能够在人—机对话中展现出真正的想象力呢?这就需要先对“何为想象力”这个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界定。基于日本哲学家三木清的“构想力”理论,想象力的特征可以被归结为“具身性”“意志性”“实践性”“社会凝聚性”四个方面,其中“具身性”的地位尤其关键。但作为一个大型语言处理模型的ChatGPT本身就是非具身性的,这一点在根本上决定了它无法理解那些基于身体感受的语言表达式的真正含义,遑论对基于这种感受的其他的感受样态进行合理的想象。由于人工智能与碳基生命之间在物质构成上的本质性不同,ChatGPT的这一缺陷也会在未来具有更多“具身性”特定的人工智能体中得到部分的保留。因此,从原则上看,人工智能永远不能拥有完整意义上的人类想象力。  相似文献   
680.
狄尔泰的新浪漫主义美学对西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非常值得探究。生命与体验是狄尔泰新浪漫主义美学的基础。其中,生命主要是指人的意识或心灵,体验则是一种直接化、当下化的、本我本己的感性经验,审美活动的真正理解对象就是指蕴藏在艺术作品中的生命体验。狄尔泰认为,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类心灵的一种想象,一部艺术作品的优劣根本上是由想象力的高低决定的。狄尔泰对想象力的理解具有浓重的科学主义倾向。在诸种艺术形式中,诗对生命体验的表现最直接、最丰富、最深刻,因此诗应是最高级别的艺术形式。狄尔泰非常珍视个体性在美学上的价值,他认为在传记文学里,伟大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要与其独特个性、生命历程等审美要素综合一起才能得到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