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25篇 |
免费 | 450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14篇 |
劳动科学 | 46篇 |
民族学 | 269篇 |
人才学 | 221篇 |
人口学 | 181篇 |
丛书文集 | 2772篇 |
理论方法论 | 532篇 |
综合类 | 6845篇 |
社会学 | 1236篇 |
统计学 | 7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595篇 |
2022年 | 562篇 |
2021年 | 630篇 |
2020年 | 576篇 |
2019年 | 543篇 |
2018年 | 239篇 |
2017年 | 431篇 |
2016年 | 477篇 |
2015年 | 542篇 |
2014年 | 848篇 |
2013年 | 752篇 |
2012年 | 892篇 |
2011年 | 960篇 |
2010年 | 879篇 |
2009年 | 753篇 |
2008年 | 900篇 |
2007年 | 619篇 |
2006年 | 443篇 |
2005年 | 397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225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截屏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和技术使用的透明性,至今仍处于概念模糊的状态,作为一种“隐形”的数字文化现象游离于学术研究重心之外。截屏行为可被视为“空间化”的过程,即在日常生活中基于界面以空间面向为主导的媒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行动者的媒介实践转化为三个不同维度但有所重叠的空间形式,即复合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对于第一层的复合空间而言,基于移动设备的截屏穿梭于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此时是一种由“实”到“虚”的转换;而对于第二层的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而言,截屏则是通过虚拟空间“增殖”实现“人—人”的连接,从而实现关系/意义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2.
现代性工程建构了时间与空间的新秩序,推动空间整体知识场域的形成。地方、地方性、地方感等正是现代性的产物,在与空间的对立关系中得到凸显。地方感的生成维系了主体与地方、地方与空间以及主体日常生活结构之间的诗性情感话语,通过“主体”“社会”“生活”三个维度凸显空间美学的意义结构。其一,地方感作为主体空间意识的组成部分,通过地方体验的方式构建符号意义。主体的地方依恋、地方认同以及地方栖居等成为意义结构的深层维度。其二,地方感是现代性工程与社会空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审美现代性反思的话语策略。“认知图绘”的感性救赎原则与“另类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凸显了地方感的社会文化意义。其三,地方感重构了主体在数字化生活中的感性认知方式,实现空间嵌入机制的回归,彰显了“千高原”般自由的空间美学景观。“再地方化”与“流动地方感”不仅重塑了主体的视知觉审美机制,也赋予了后现代主体感性认知与精神栖居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3.
《理论与现代化》2019,(5)
都市圈是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重组形成的城市圈层式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圈形成之路,其空间结构重组是顶层设计的核心,也从整体决定着空间结构效应。本文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重构,分析空间重构对区域经济、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效应。研究发现:(1)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组织重构,已初步形成三足拱卫的雏形;(2)中央政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和雄安新区形成的一核三足城市架构,将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载体和结构优化路径;(3)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设置和雄安新区的设立,加强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与周边的联系,扩大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促进了城市功能定位与城市间联系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54.
155.
<正>早在1960年代,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就曾指出当今的时代或许应是空间的纪元,而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并置(juxtaposition),我们所居住的空间,把我们从自身中抽出,我们生命、时代与历史的融蚀均在其中发生,这个紧抓着我们的空间,本身也是异质的。换句话说,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我们得以安置个体与事物的虚空(void)中,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被光线变幻之阴影渲染的虚空中,而是生活在一组关系中,这些关系描绘了不同的基地,而它们不能 相似文献
156.
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东方想象”承载了异国情调的符码,其鲜明特征是:用东方主义的话语,讲述和编织以西方世界为视点的故事,将西方中心主义内化于东方式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在对“东方”的想象与改写中,作者习惯于用人类学家或种族志学者的视角去看待异质文化,流露出“欧化”知识精英的优越感.博氏的这种东方主义话语具体呈现为三种话语策略:历史虚构、镜式书写、启蒙范式. 相似文献
157.
158.
威廉·赫士列特从诗歌的发生学角度出发,将诗歌界定为人受到自然印象的感发,产生想象与激情,并在其作用下经由声音韵律表达情感。诗歌对自然真实具有反照作用,通过对其的改造,使之达到人内心的希冀,由此赫士列特指出诗歌并不是纯粹的理性活动,而是想象与激情的产物。他还强调音韵对诗歌表现情感具有强化作用,不仅使诗歌体裁与其他文体相区别开来,更重要的是使诗歌体裁真正意义上达到感情、思想、音韵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9.
伴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城市零售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城市零售体系的空间集聚与分化趋势和业态结构的多样化与多层次性现象日益明显;新旧零售业态的激烈竞争,加剧了社会商业资源浪费和商业空间布局的结构性失衡,引发空间外部性负面效应,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问题;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和规制来实现城市零售业空间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60.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意识流文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由于意识流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在意识的把握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主要通过描述人的意识流动来组织故事,所以其故事情节的安排,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有时甚至打破正常的时空顺序.文章主要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中时空跳跃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