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10篇 |
免费 | 252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15篇 |
劳动科学 | 55篇 |
民族学 | 303篇 |
人才学 | 296篇 |
人口学 | 21篇 |
丛书文集 | 3323篇 |
理论方法论 | 547篇 |
综合类 | 6335篇 |
社会学 | 950篇 |
统计学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206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234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177篇 |
2016年 | 221篇 |
2015年 | 393篇 |
2014年 | 748篇 |
2013年 | 670篇 |
2012年 | 725篇 |
2011年 | 878篇 |
2010年 | 828篇 |
2009年 | 812篇 |
2008年 | 1603篇 |
2007年 | 1061篇 |
2006年 | 624篇 |
2005年 | 694篇 |
2004年 | 523篇 |
2003年 | 468篇 |
2002年 | 414篇 |
2001年 | 358篇 |
2000年 | 279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内容和异化劳动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李思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6):175-177,188
本文对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的性质及范围、研究意义、重叠形式、语法意义及功能、研究现状及展望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对汉语名词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当今实际,着一眼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意义深远的科学论断,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4.
非形式逻辑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5)
非形式逻辑是继传统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之后产生出来的新的逻辑分支,它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的发展,总体上属于非经典逻辑.非形式逻辑的产生必然对以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为基础的其它学科,特别是哲学,产生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同时,非形式逻辑致力于提供更好的论证理论,既关注思维形式,又关注思维内容,这必然对生活世界有重要意义,从而使逻辑更加相关社会,相关生活. 相似文献
995.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以致有人将其称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二者关系,对于我们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评估自我、提升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针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的全程化、递进式的教育体系,组建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提供个性化和及时性的咨询服务等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举措,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促进他们的学业、职业、事业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7.
998.
英语简单现在时的基本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义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6):93-95
分析了传统语法对英语中简单现在时用法的阐释,指出其可能导致的教学方面的困难与误区,试图从说话者心理角度来解释简单现在时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张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王国维的“古雅说”,既具有不拘泥于一切形式的道家美学精神,又具有追求表达艺术家人格力量的儒家美学精神,充满了泛美主义的色彩;它把艺术的关注点从天才的创作转移到审美者个人的经验上,强调了艺术的自律性。 相似文献
1000.
卞新国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3)
本文从生命意识这一角度对台湾当代散文作了宏观的考察。文章从生命存在状态的感知、死亡的体验和思索、生命意义的追寻三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第一类散文虽谈不上哲学高度,却具有心理的深度;第二类散文达到了生命体验的极致;而第三类散文则代表着生命意识的最终归宿。台湾散文家虽没有,也不可能穷尽这一永恒的议题,但就其深广度而言,足以构成一个让人畅游不尽的艺术谜宫,给人以无尽的启迪和遐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