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08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623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周进芳 《学术论坛》2002,2(1):106-109
本文对意格的来源和形成、基本内涵以及与意境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阐述 ,认为意格是古代关于诗歌创作主体的一个重要诗学范畴 ,它与意境一道构成了诗学领域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92.
巩本栋 《文史哲》2007,(1):95-102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势”的含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被兵家借用为兵法概念,即兵“形势”和兵“技巧”以后,遂进而影响到东汉以后的书论,意谓字体的形状和结体的态势;影响到文论,即指文章的风格。至唐王昌龄撰为《诗格》,提出“十七势”等诗学概念,则谓诗歌创作中的运思和意脉的流转变化。至于皎然《诗式》、齐己《风骚旨格》、僧神《诗格》等,虽借用禅宗话头,巧立名目,然其所谓“势”论,也大抵与王昌龄相近,而与禅学中的“势”并无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93.
"立象尽意"之意:元文化之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元文化是源于自然的文化 ,源于自然的文化使早期的中华民族辉煌于整个世界。大自然对人类是公平的 ,能不能从其中吸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道理 ,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意” ;这个“意” ,是人与自然主动沟通之“意”。这个“意” ,是人和谐自然的创造之“意”。有了这个“意” ,才能有创造出和谐自然的人生之道 ,以及利用自然而不危害自然的生产生活之器。这个“意” ,在《周易》中被表述为“立象尽意”之意  相似文献   
94.
周进芳 《学术论坛》2004,(4):135-138
诗学的范畴很多,对其理解也多有差异,在实际运用中常出现混淆的现象。文章从"诗法"意义上的"格"与"境"入手,探讨"意格"和"意境"这两个诗学范畴的形成和嬗变,并在区别这两个范畴的过程中,勾勒了自唐以来中国古代诗学理念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95.
饶龙隼 《文史哲》2004,(5):83-89
直到晚周诸子的时代,百家争鸣,言辩盛行。在这种学风影响下,言用制度和志意内涵均有新异的变化。而与之同步,晚周用象形制也发生新变,出现一种新质的用象形态——观念具象。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具象不是独立外在的实物,而以物象的寓意为条件,呈现为一种观念属性;(二)用象是自由灵便的,一方面人为因素增强,可以随意地从物类中抽取观念属性,并在不同物类之间建立观念联属,另一方面用象形制的自足自由程度提高;(三)观念属性的凸显,使用象形制脱落礼仪程式之媒介,而完全依赖语言这种媒质,晚周诸子用象的提示语"如"、"若"、"譬"等词,大多从口从言,显示了观念具象的言象媒介情态。就是在观念具象的融介下,言语与志意达至深度沟通,并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言·象·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6.
体制为先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念.许学夷<诗源辩体>的核心内容即为诗歌辨体批评,而"体制为先"是<诗源辩体>最基本的思想."体制为先"强调体制的重要性,重视艺术形式的规范要求,但其理论的对立面并不是性情、声气,"辩体"与"辩意"相对而言,许学夷反对的是以理学的思维方式来观照诗歌,故其评诗摒弃种种"辩意"的因素,以把握诗歌本体特征的辨体批评为中心.  相似文献   
97.
个人化:知情意的解放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化与现代化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化就是个人主体化。个人主体性的确立在中国发展极其艰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常常将个人的发展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相联系。我们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对于人的知、情、意的内在统一缺乏足够认识,过多关注人的知识系统的现代化,而忽视了人的情感与意志系统的提升。个人化的过程就是人的知、情、意的解放与异化的过程。确立新的价值体系,全面提升人的知、情、意,才能确立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8.
"诗言志"以语言符号的神秘,揉和了长远时间里那些或隐或显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等文化因素,在巫觋特定的仪式中生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本文对于"诗言志"的解读,重在考察其在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对流动着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化情境与其互动生成之关系,以揭示其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99.
贵州省绥阳县茅垭镇计生办开展"诚信计生"为民服务,促进了全镇人口计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计生宣传敲开门。利用重大节庆日,组织计生专干入户宣传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提高大家参与诚信计生工作建设的积极性。二是优质服务送上门。为群众免费开展生殖健康检查,提供咨询服务,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计生宣传品等。  相似文献   
100.
现代小品文来自于域外,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民族化。小品文是在老庄思想及老庄思想影响的言志散文传统的启示下兴盛的,小品文重个人、反载道的内容,幽默闲适、平淡自然的格调,随性而谈、不拘成法的文体特色无不是这种启示的表现。小品文在现代的兴盛,实际上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复杂的现代条件下,向传统思想寻求精神庇护的体现,虽具逃避倾向,但在客观上维护了人性之真,使得老庄思想在受主流思想激烈批判下保留了发展空间,延续了民族文化意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