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53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75篇 |
人才学 | 29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961篇 |
理论方法论 | 150篇 |
综合类 | 3089篇 |
社会学 | 139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252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256篇 |
2011年 | 287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294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190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刚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6):36-42
"梦"与"花",分别是顾城和海子诗歌文本中重要的意象.在"梦"的世界里,在"花"的掩映中,深藏着诗人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渴望.顾城在他的 "梦境"中表达了对"未来"和"远方"的追寻,而海子诗歌的"花朵"开放在"返乡"的路途,"回望"和"留守"是他的精神姿态.顾城用"梦"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海子则用"花"营造了一个"神性世界",他们诗歌的书写方式就是他们生命的书写方式."梦"与"花",和他们所生活的现实语境分别构成一种"对抗"和"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32.
潘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74-78
就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而言,陆文夫的创作具有标志性意义。朱文颖、荆歌、叶弥和戴来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代苏州小说家的成长,他们在创作中对苏州形象有着不同向度、不同程度的书写,呈现较大差异性。但整体而言,新一代小说家与苏州城市文化的亲源关系较为疏远,城市形象在他们的创作中不具有突出的位置。小说家个人的成长背景以及这20年来的苏州城市变革是形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胡珍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154-158
意象的再现是汉诗英译的重点。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又是意象翻译中的难点。通过对典型的地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翻译范例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不能是简单的名词排列,它要求译者通过主体问性的介入对并置的意象进行解构,揭示出并置意象下隐藏的动态关联性。再依据英语语言特点进行重构,使之符舍英语读者的审荧习惯和要求,达到再现与原作意境。神似”的效果,这样的译作才是上秉之作。 相似文献
34.
马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5):63-67
本雅明《单向街》采用了散论、格言、寓言相交织的意象拼贴的方式,呈现了魏玛时期德国普遍衰退景象,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现状也展开了批判;他揭露现代生活的愚蠢与堕落,通过追忆古老文化中的风俗,对现代人予以警示。《单向街》中的三组意象:中国书籍的誊本、古老民族的风俗、书籍与妓女,虽远不能囊括本雅明的文化批判,但从中可以折射出本雅明文化批判的主旨:提醒人不要遗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反思在"进步"裹挟下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35.
张婧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2):47-49,57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以月言情,借月述情,月圆是诗,月缺也是诗。清词人纳兰性德以月来表现美丽多情的女子;以月来悼念亡妻,寄托相思离愁;以月述友情,表达关爱之意。营造了一个凄婉迷离、坚贞不渝、摇曳多姿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6.
潘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所引发的争议中,“情色”是一个关键词.须知,并非有关“性”的叙事就等同于“情色”,“情色”的关键是男女性关系中女性人格的异化.在影片聚焦于“性诱惑”与“性暴力”的叙事中,女性身体意象呈现为丧失了主体性的男性欲望化对象.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其女性主体意识的弱化缺失正是“情色”生成的主要原因.女性身体在影像中的欲望化表达是由男权中心文化的视点所决定的,对《金陵十三钗》的剖析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所置身的文化环境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与批判力. 相似文献
37.
38.
灵焚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11
本文中对李见心所作的剖析,纯属一种诗歌文本的阅读结果,是否属实不得而知,因为本人写此文时不认识李见心,不知道她的任何生活习惯,更谈不上个人隐私了。无论怎样,笔者都很欣慰地感到,她一定会成为继舒婷、翟永明之后,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39.
崔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8-50
《印度之行》作为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最后一部小说,在文学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源自它独特的创作技巧,即扩展意象。作品通过小黄蜂和水两种意象物的阐释来揭示当时印度社会环境中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心态所造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等问题上的不安与困惑,并以此唤起读者对人生哲学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40.
中国的古典艺术对庞德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影响.庞德从中国古诗中找到了他意象派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一兴喻,也从对中国古诗的翻译和再创作中印证和丰富了他意象主义的诗学思想,同时他还从中国古诗中为他的诗歌引入了大量经典意象;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他找到了他理想中理性和感性瞬间结合的表达手法,创造出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歌意象,而且还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和理论支撑;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对意境的处理促进了他意象和意象漩涡概念的形成,催生了他关于诗歌意象要主客观结合的诗学思想,推动了他诗歌意象中的色与形、情与景的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