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最根本的特征,主要类型有三种:儒家道德意义上的"天人合德",道家自然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汉儒的"天人感应"。虚灵感应之"心"与有情的宇宙观可以作为"天人合一"思想可能的哲学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修养境界、审美情趣、政治理念、人格评价、价值判断标准的确立与形成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42.
对于提倡成仙证道和行善积德的<太上感应篇>,印光、史怀哲、章太炎有着三种不同的解读.三种不同的解读中不乏误读,通过对其中的义理进行分析,发见各自的信仰或思想之立场预设,导致了各对同一文本的理解认识出现了大歧异.误读的价值在于使同一文本有被作各种解读的无限可能,从而给原文本增加了更多的附加值,使历史维系不至于间断,多元化路子也得以更多地开启,并不断受到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243.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各方面客观因素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本文从职业自我效能感应着手,分析了其对于高职学生的影响,提出培养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应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素质的全面和有效提高并实现就业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244.
文章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结果发现,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最大,河北次之,北京最小;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前向关联效应类似,但后向关联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天津多数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适当,而北京、河北高技术制造业的结构不合理,存在较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相似文献   
245.
和谐感是一种比责任感更高层次的新型情感,教师的和谐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社会功效,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了感觉、感应和感化三个阶段.要培养和谐感,教师应拓宽感受领域,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领悟水平,促进感应效能;强化感化意识,增强和谐能力.  相似文献   
246.
竞争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何种方式以获取竞争优势的行动方略。竞争战略领先的精要在于竞争理念领先、市场感应领先、运行模式领先和战略转移领先。  相似文献   
247.
在以往"两军对战"的中国哲学研究模式中,董仲舒大概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的人物了.他被许多人视为最荒唐的唯心主义者与最典型的形而上学家.当我们摆脱了这种从前苏联搬来的教条式的研究模式束缚之后,从中国哲学自身出发,紧紧把握天人关系这一中国哲学自身的基本问题,从新的视角研究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就会发现一个有别于以往成见的董仲舒,而且从他的天人学说中可以解读出一些新的内容.董仲舒作为一个有原创力的政治哲学家,提出了一种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新看法.他的天人学说一方面是对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路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对先秦儒墨两家思想资源的整合.董仲舒天人学说的第一个基本论点是人上有天,通过整合孟子和墨子的思想资源,提出由天、君王、臣民三维组成的政治架构.其第二个基本论点是以天论政,通过整合儒法两家的思想资源,倡导"任德不任刑"的施政原则.其第三个基本论点是天人感应,表达了以教权对君权加以限制、约束与监督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248.
直面两汉以来儒教困境,东晋慧远由玄儒入释而又以释补儒,确立起以三教融会为文化底色的"双重感应"(情虑感应和神明感应)修证理路。其中,情虑感应的内核是"因果报应",神明感应的内核是"神不灭"前提下的"玄契"式念佛三昧。远公"双重感应"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国佛教儒释融通基本品格,也是对儒教修养彻底化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49.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与此同时电力消费增速出现更大幅度回落。因为电力消费对国民经济变动反应较为敏感,故此现象使一些人对我国GDP增长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本文利用产业感应模型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情况下,电力消费增速以比 GDP增速更大幅度回落是可能的。这对于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0.
道家天人和合观体现在各方面,比如“得一”、“婴儿”、“冲气”、“道德”等等,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严君平认为天人之所以互相感应,就是因为“六合之内,宇宙之表,连属一体”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