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相互关联的程度。一、数据的使用与研究方法本文所使用的基础数据,来自于《2002年吉林省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吉林省投入产出表》。根据这两个流量表,重组成19×19的投入产出表。据  相似文献   
282.
儒家政治秩序的两个轴是“等级秩序”和“互惠性感应”。“等级秩序”是本能性维度,“互惠性感应”则是道德性的维度。要之,儒家试图在本能性的等级秩序上加以道德性的文德,由此确立“文德的等级秩序”。在这个意义上,儒家的政治秩序可以说是对本能要素和道德要素的调和。儒家秩序在统治的领域表现为德治和礼治,德治指的是上层率先垂范,施行仁政,下层自愿感服。礼治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合理限制所有人的欲望,杜绝恣意竞争和冲突的根源,从而稳定社会。如果真正能够按照儒家的主张,上层尽分,下层感服,人们便能相互和亲,享受幸福,这应是儒家秩序的旨归。现实政治中的问题通常在于上层,即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未尽本分的情况,而儒家对此未能提供合适的对策。儒家只是反复强调君主的修己和臣下的谏言。罗马共和政治发明了“制约与平衡”的原理,对傲然自肆之君的制约有着重要的贡献。儒家却未能展现“制约傲然自肆之君的方法”,或者未能正确体现“被统治阶级制约统治阶级权力的构想”。概要之,儒家没有找到有效抵御“本能性”失控时的现实方案。儒家考虑的都是诸如训戒和谏言等道德性的方案。这种以“道德性”抵御“本能性”的方案是存在局限的。  相似文献   
283.
林忠军 《中州学刊》2022,(8):110-115
汉代流行的天人之学是以阴阳灾异为内容的、可感可证天人感应体系。同时,汉代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天人之学。它是以太一(太极)神为主宰,以十二月为纲目,运用当时多学科知识编织起来的对称而共存的天人之宇宙图式。迎合汉代天人之学,《易纬》大量吸收了当时天文、历法、生物、中医等自然科学知识,重构一种具有易学特色的天人之学。在这个体系中,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其功能、德性、行为及安恙与整个自然世界紧密相连,再次凸显人体在世界万物中的地位。此时身体不再是人体器官的简单合体,而是活生生整体宇宙的显现。《易纬》对于人体疾病发生与防治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防病治病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4.
北宋政权建立后,在天人感应思想背景下,统治者希望通过对“天命”的阐释来宣示正统和天意。北宋太祖、太宗、真宗、英宗、神宗诸帝,皆选择借梦境来强化自己与上天的联系,帝王梦境遂成为王朝缔造和重塑“天命”观的重要部分。梦境作为私密性很强的一种个人经历,具备巨大的解释空间,执政者正是利用梦境这一属性对政治生态施加有利于己的影响。在宋代的政治架构中,随着国家运行机制不断成熟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皇权从实质性权力渐变为象征性权威,在这一皇权场域中,天人感应、信仰崇拜是梦境与“天命”滋生的土壤,梦境世界与现实世界逐渐被调整到同一维度,借助梦境塑造出天命所向从而给予现实权力更多的社会包容与接纳,这种潜移默化的舆论引导更加温和与含蓄,实际上透露出宋代执政者对以儒家“天道”理念为核心的社会舆论的一种妥协。  相似文献   
285.
系统而简略地阐述了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原理,并从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入手,选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电机进行建模与仿真,其中重点介绍了电机、电压控制型变频器和磁链观测器等模型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86.
从城市感应空间、城市规划等概念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论述了城市规划在城市感应空间形成中的作用和城市感应空间对城市规划的挑战,并以长沙市为例进行了具体探讨。城市规划和城市感应空间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生活其中的人类。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能扩大市民的感应空间,增加城市的“可读性”,增强居民对城市的好感;相应地,通过了解居民对城市特点的感应和认识,可以测度城市物质空间极其文化风貌对人刺激的能力,为规划一个美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依据。城市的规划布局应尽可能为居民构想图增加美丽印象,提供清晰的标志,丰富市民的感应空间。  相似文献   
287.
本文应用非线性谱分析法对随机激振位移作用下大位移单摆的非线性随机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位移条件下,线性解可以得到较好的近似解,但线性解的误差随角位移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因此,对于大位移单摆,应当考虑其非线性效应。该方法勿需对非线性项线性化,从而消除了由于线性化所带来的人为误差,使计算结果趋于精确。  相似文献   
288.
在广东省2007年135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广东省文化产业一社会经济投入产出表,从投入产出结构以及运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文化产业对各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文化产业影响力系数高,但感应度系数低;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尚未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广东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布局不合理,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文化产品的出1:7;广东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规模偏小,总体缺乏竞争力。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优化广东三次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文化服务业;提高广东居民收入,积极引导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提高广东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竞争实力,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89.
汉代新儒学“天人感应论”开山祖--陆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汉王朝封建政治哲学本体论"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理论渊源的探索,认为汉初思想家陆贾从"天道"观上改造了先秦诸子学说,构成为大一统专制政权服务的"天人感应"的"灾异"谴告论.他主张以"德"治世而非以"刑"治世,强调"天道"以祥报善、以灾报恶,并由此开创了汉代新儒学的"天道"观,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天人"相联的哲学本体论模式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290.
依循现代性视角梳理了老舍有关现代性思想的纬度和可能具有的深度,指出老舍对“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以及现代化负面问题的较为全面深入的思考,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显示了这位作家独特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