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601篇
社会学   335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燕 《人生与伴侣》2006,(11):58-58
近九成人感觉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该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和某网站新闻中心刚刚完成的一项对15068个受访者的调查中发现,87.5%的人感觉“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其中,45.3%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的众多熟人中,真正称得上朋友的不到5个:另外,有34.3%的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仅有为数不多的6到10个。80.0%的人承认.自己的朋友大多是以前的同学。  相似文献   
12.
感觉是诗人的眼睛,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特有的艺术感觉。本文旨在从感觉运用的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认为感觉的运用是伴随着诗人情感和意象选取来实现的;同时,感觉的运用有时以一种感觉错觉或变形进入诗歌创作,而通感则是诗歌创作中运用得最自然最高级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雷蒙德·威廉斯是文化研究在媒介文化美学问题研究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围绕大众媒介、现代主义和“感觉结构”共同体展开的谨慎思考形成了媒介文化美学研究的现代批判形态。威廉斯认为,真正的传播是建立在共同体基础上的传播,作为对大众公式的功能阐释,现代大众传播不是建立共同体的方式而是对共同体的一种瓦解。因此,大众传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要解决大众传播的问题不能从技术层面上而应该从观念机制层面上进行,通过打造并建立文化共同体的观念及其机制来扭转大众传播。对雷蒙德·威廉斯而言,文化共同体的关键是“感觉结构”的共同体,因此对文化共同体的打造必须诉诸“感觉结构”,而艺术则是“感觉结构”存在的最好证据。尽管现代主义两面性的产生表明艺术面对着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现实,但“感觉结构”的存在也同时表明艺术仍有力量弥合社会区分,能够成为营造共同体的助力。通过参与文化共同体的营造,艺术可以成为大众传播的批判力量。这是继阿多诺提出系统的现代媒介美学批判理论之后,西方媒介美学在英国文化研究中产生的一种与法兰克福学派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舞蹈语言分为专业性语言、感觉性语言、形象性语言。舞蹈语言充满节奏感,通过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用节奏和舞蹈风格拓展学生的舞蹈动作、用美感训练去强化学生的舞姿美,有可能使“二度创作”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5.
16.
高峰 《中国民族》2008,(4):19-20
出生在1980年的雷阿幼朵,是此次全国人大代表中被人称为80后队列中的一员,而在这一队列中她又常常担当起一个大姐姐的角色:“我感觉自己不是典型的80后。”雷阿幼朵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质朴和成熟让人感觉她所言非虚,这位大山哺育出的“苗岭小夜莺”,原来骨子里早已埋藏下了大山的沉静和苗族文化的醇厚。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中,很多企业都感觉绩效考核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经常是吃力不讨好,努力推行了一次绩效考核,结果不是效果不明显,大家还是按老习惯开展工作,就是员工感觉不“公平”,反而影响了内在的动力和情绪。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一般都是选择的考核模式并没有完全针对企业特点。  相似文献   
18.
谢礼圣 《理论界》2006,2(10):162-163
直观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康德把直观在很大程度上限定在感性领域,感性直观构成了其论述直观问题的基本视域。他对感性直观分析的基本成果就是感觉和经验的直观。康德对直观进行分析的基本目标指向纯粹直观。康德对直观问题的论述为近现代哲学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笛卡尔式的"心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构成了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第一原则",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一系列二元区分的基础.笛卡儿式的心灵概念继承了希腊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在德国哲学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被杜威祛魅;而与之相关又很不相同的以感觉为本质的英国式心灵则被塞拉斯、维特根斯坦所摧毁.祛魅后的"心灵"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被看作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意义系统,失去它"第一原则"的地位;要么被当作一种多余的累赘,从哲学中剔除出去.  相似文献   
20.
李俊国  陈璇 《江汉论坛》2007,(10):110-113
新感觉派以其"快速的节奏"、"特殊的表现"①而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流派.其形成与海派的文化底蕴及外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感觉派受日本横光利一等"新感觉"作家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上海30年代独特的物质文化景观与新感觉派的联系也已被众多评论家所洞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