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贡保扎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30-35
慈悲观念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思想内容,也是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内核,同时也是藏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使众生离苦得乐,它的收益对象是所有生命体,它的践行者是具有这种信仰和受这种文化思想熏陶的广大民众。本文通过论述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层次类别,归纳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思想内涵,分析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旨在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思想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瑞恰慈与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97-99
在新批评派的诸位学者中,瑞恰慈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批评学说由曹葆华等人介绍到中国后,迅速为一些中国学者所接受,对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语》的“孝”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语》关于"孝"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意识是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群体特征和人性,而又必须在群体生活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孝与慈、礼、仁、忠联系密切,相互构发。依据伽达默尔关于"历史理解的真正对象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意义’"的见解,分析了"孝"思想对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千年来形成的以“孝”为中心的父子之道,精华与糟粕并存,对国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传统父子之道在当今社会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代沟问题及代际冲突对家庭及其道德建设造成了不小的 冲击。现代新型家庭代际伦理的建构,必须在弘扬传统父道、子道优秀内涵的基础上,注重人格平等、提倡民主沟 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加强新型家庭代际伦理观的培育和弘扬,认真研究家庭代际主体在认识问题和思维方式 上的差异,营造代际间良好的伦理氛围,父辈和子辈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等,是当前家庭代际伦理建设必须 着重抓好的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汪怀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71-75
现代多元开放性社会既促使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冲击着当代家庭的稳定性。在中国,家庭秩序的某些失序现象,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而家庭和谐、仁爱礼让、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伦理理念将有助于化解现代家庭问题,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作为不竭的源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王作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6):113-123
新中国的第一部《慈善法》,不仅其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民主立法的总方针,而且所构
建的制度内容足以支撑其基本法的地位。众多的立法亮点彰显了我国对慈善事业的诸多新理念、新判
断以及新思路,但由于受我国立法所处阶段等的限制,也存在不少法律制度构建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
同样突显当下我国立法所普遍存在的不足,需要从提高整体立法水平和质量的高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综合大量史料,提示中华传统社会孝慈伦理效用闭路循环的基本内容,探讨其设计原则、运行机制,并追问其价值归宿。分析认为,孝慈之伦理效用就是孝与慈在亲子之间表现出来的环环相扣、代代相续的双向约束力;这种双向约束力凭借“亲亲”、“尊尊”的设计原则、差时与秩序的运行机制、家国一体的社会制度,成功地调节、规范了传统社会亲子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了保证血缘生命存在与绵延的价值目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
“百姓日用即道”是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其他一切思想产生的理论前提,在泰州学派思想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只注意阐释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而很少从整体上考察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演变过程。本文认为,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有一个提出、发展和推向现实的过程,并从这三方面对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伦理观的核心是君“慈”臣“忠”。春秋时君统宗统合一的传统虽有影响,但君统已开始重于宗统,至战国时君统已脱离宗统而独立。这一时期的君臣伦理观对后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