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30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本文简要介绍应用电测法对船体上层结构吊装过程进行应变测量与分析,并对船体上层结构整体吊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对于含切口和断裂过程区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的问题,选择弯矩作用下对称边裂纹的无限大板、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切应力作用下的半无限大板、拉应力作用下的无限大板4种基本问题的应力函数叠加求解。基于"Duan and Nakagawa’s Model",通过数学解析法和选点法得到了含断裂过程区简支梁的全场解析解。分析对比了无裂缝简支梁和断裂过程区内聚力呈水压力型、恒定型分布或权函数为一次型时简支梁的拉应变软化曲线和自振特性,发现内聚力呈水压力型分布与一次权函数下拉应变软化曲线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无裂缝简支梁自振频率最高,内聚力恒定型次之,水压力型和一次权函数型时最低。  相似文献   
104.
初盛唐边塞诗运用了多样的时空描写艺术,包括时空拉伸、时空迁移与时空对接,构筑叠加时空和三重时空结构,大大提升了边塞诗的艺术感染力。时空拉伸包括空间拉伸和时间拉伸,而空间拉伸又有平面空间拉伸和垂直空间拉伸。三重时空结构包括"外——内——外"和"大——小——大"时空结构。从审美意识的角度来看,是把客观时空转变为主观时空,为客观时空涂上浓重的主观色彩,从而使诗歌艺术感染力达到极致。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热湿蒸汽处理毛纱和涤纶长丝,分析处理温度、时间和拉伸速度对纱线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归纳出相应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保持率的评价方程。结果表明:热湿处理对毛纱的拉伸性能的改善较为明显,改善程度主要取决于处理温度、时间和拉伸速度。当拉伸速度一定时,随着处理温度或时间的增加,毛纱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和断裂比功保持率逐渐减小,断裂伸长保持率明显增加;当处理温度和时间一定时,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毛纱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和断裂比功均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热湿处理对涤纶长丝拉伸性能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使人越来越感觉到“行路”难。为了预防在转弯过程中的发生事故,本文对汽车转弯的原则以及各种路况下如何转弯进行了阐述,为安全行车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7.
柔韧素质是人体机能的五大素质之一,是各项体育运动重要的能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素质。在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和运动成绩有密切的关系。发展柔韧素质不仅可以加大动作幅度,使动作优美,协调,而且能加大动作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由此,正确的进行柔韧素质的练习,对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刚经过紧张中考的我,虽已经享受了两个月的“无压”时光,但内心却并不能从中考中苏醒过来,因为自己又选择了一条看似与众不同的道路——国际高中。一切事物对我来说都是未知的,我的心就像储存在恒温冰箱里的水,既不想隐匿在零度之下的秘境,又不想触碰冰箱之外的世界,因为我并不清楚究竟哪个更美好。  相似文献   
109.
110.
联系着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导致的运动变化,主要采取了"刺激—应变"的表现方式,其作用原理表现为:刺激主体作用于受激对象,而受激对象通过自身的应变以回应或反馈刺激主体的作用,从而维持或调整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促使刺激主体和受激对象在质和态等方面发生变化。在社会关系领域,刺激应变的作用形式广泛存在于人天、人际和人的身心之间。刺激应变原理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普遍联系论断的正确性,也使我们对事物间联系的具体样态有了更加深刻和明晰的认识。在刺激应变原理的视阈内,蕴含着中国发展的应有策略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