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30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大众所关注的话题之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差会导致社会发展速度变慢。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视角,分析目前社会中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现状及改变方式;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不充分问题;加强制度设计、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整体质量;以此满足当前高等院校针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改变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02.
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慢病管理平台的临床意义。 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将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1年口腔黏膜网状评分、红斑评分和溃疡性评分(reticular,erythema and ulcerative,REU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25例5年以上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史的患者进行持续跟踪随访发现,使用该平台2年后,患者线下就诊次数明显减少(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6%的患者认为该平台对疾病管理是实用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医患沟通(66.4%)、复诊随访(39.3%)及认知疾病(32.7%)。“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的构建实现了患者主动健康视角下的精细化、个性化管理,有助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可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503.
在技术不断加速的环境下,慢文化在各领域的兴起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从技术决定论角度看,技术追求效率的本质导致快文化的形成;从社会制约论观点出发,人类过往的生活方式与节奏呼唤慢文化的复归.快文化与慢文化的对峙,本质上是技术与人对主体权力的争夺.从技术与社会互动论角度分析,技术之速亦可以创造文化之慢,从而达到人与技术和谐共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504.
在当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慢病管理与医联体建设协同作用,在医联体上下联动机制基础上全方位提高慢病管理能力,引导常见慢病分级诊疗,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进度。文章基于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框架,从主体结构、特点做法、现存不足三个方面对厦门、上海、廊坊、北京及佛山五个典型地区的慢病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国内慢病管理在配套政策、医联体内部机制、居民健康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应以医联体制度为平台,从体制政策、人才队伍以及薪酬考核等方面完善慢病管理模式,促进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05.
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呈现出迅捷的态势,适度融入慢和静的因素,有利于文化建设的科学运行。在文化建设领域,更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部规律,改变盲目追求文化建设的速度与宏大模式的现象,把握快与慢、动与静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