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159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6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382篇
理论方法论   274篇
综合类   2233篇
社会学   376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61.
理性漫过曙光与自我否定,在中世纪神学时代的遮蔽后,进入启蒙时期而获得复兴。至于工具理性时期的盲崇,抑或是后现代反理性的到来,理性始终是在被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展现时代所具有的本质。针对理性的发展与其不同阶段的探索结果,中国的发展应予借鉴。当今的中国可以总结后现代主义非理性的优势和劣势,给予继承批判与超越,从而探索后后现代主义的新理性。  相似文献   
962.
“一子两挑”是独生子女家庭在日常实践中为应对现实需求而形塑出的权变模式,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核心小家庭呈现出双系继嗣的制度幻象。然而户籍的分离和财产继承的身份边界将小夫妻割裂为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并将孙代的姓氏与财产继承捆绑,进一步撕裂了小家庭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夫妻小家庭因利益、感情、现实等因素避重就轻地游走在两家之间,父代被置于劣势地位,家庭养老逐渐向“管好最后丧礼”的形式化孝道蜕变。由此来看,“一子两挑”的婚居实践确实改写了男性单系继嗣的家庭制度,但在变革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隐忧,是否会转向双系继嗣制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3.
对抗记忆: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家》中呈现了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记忆,这段记忆是不同于美国“官方记忆”的“对抗记忆”.在官方的记忆中,人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生活安定、富足,然而莫里森提供的“对抗记忆”却显示,对于非裔美国人而言,无论是关于“家”的记忆,还是个体成长的记忆,都充满了创伤.他们被排斥在“美国梦”之外,身处无“家”可归的绝望中,他们甚至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不得不接受身体被利用和被践踏的残酷现实.不过莫里森提供的“对抗记忆”并非只是灰暗的,非裔美国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乐观地生存让人看到这段记忆中的亮色.对于莫里森,在记忆领域展开争夺战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历史中是否被遗忘或者记住.  相似文献   
964.
在戏剧结构、小人物的金钱与情欲的切入点选取、对新文学"人的文学"观的呼应上,上海沦陷时期的杨绛和1955年赴美的张爱玲在戏剧创作上多有相似.但在文学叙事格局、悲剧内涵理解、文学精神谱系与渊源等层面,二位女作家的剧作颇多差别.杨绛的剧作基于五四文学启蒙精神,在有限的创作格局中呈现了一代知识人的悲剧命运,张爱玲的剧作继承近代以来市民文学精神,既叙以普遍人性悲剧,亦偏好书写小人物们的小小得意和小奸小坏.这呈现了海派文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丰富了海派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965.
在实践美学众多的理论维度中,李泽厚和高尔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把美的本质、美的生成以及美的呈现等问题都纳入到主体的"本质力量"及"主体实践"等范畴中,系统建构出一条从"美的本体"到"美的超越"的理论谱系。李泽厚实践美学对主体性的张扬、对"新感性"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体察以及"形象的自由"都给广大青年和普通大众以知识的启迪,呼应了人道主义和人性解放的文化启蒙。高尔泰将美的本源同主体实践进行联系,高扬了主体在美的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强调了"美"与"美感""自由"之间的同一性关系,不仅将自由看做是对规律的掌握,更是将其认为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从李泽厚实践美学对"美的本体"的追问,到高尔泰对"美的超越"的肯定,二人将实践本体纳入到美学研究和美学话语体系中,破除了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理论窠臼,建立起从"实践"到"自由"、从"主体"到"审美"的逻辑框架,促使美学实现自身话语的延展和文化启蒙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966.
最近看了好多人的复工记录,看到了疫情之下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地闪着光。也看到了宅家太久的他们,坐在公司电脑前居然忘记了开机密码;有的人复工后变得迟钝,满脑子在想"我以前是干什么来着?";也有的人全副武装去上班,嘴里还嘀咕着"防火防盗防同事"……  相似文献   
967.
968.
唐小娟 《理论界》2014,(3):152-155
本文从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入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小说中贯穿的情感线索,认为小说着力表现的是青年在成长过程当中经历的青春期特有的苦闷和挣扎,但是在启蒙思维主导的阅读和阐释中,它所蕴涵的个体经验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成长叙事被置换为带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的爱国主义和个性解放。论文通过对《沉沦》中表现出的自我建构危机、人际交往危机和情感寄托方式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揭示出其被遮蔽的成长叙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9.
千年瓷都景德镇创造了中国陶瓷悠久灿烂的历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尤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化最为夺目。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成立,瓷业生产更是突飞猛进、续写辉煌。而十大瓷厂中的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被誉为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本文介绍了十大瓷厂的历史及四大名瓷的品种和特色。  相似文献   
970.
京剧《打渔杀家》是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的名作之一。"打渔"和"杀家"原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这出戏从萧恩想和女儿平静地度过晚年到终于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塑造了渔民萧恩的反抗形象,折射出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堪称经典。而马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让《打渔杀家》也成为京剧历史上美学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