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64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613篇
社会学   17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逊 《老年世界》2007,(22):26-26
我国传统戏剧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经过历代艺人的长期实践,精心创造,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独特脸谱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时下,戏剧脸谱已成为收藏佳品,正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所追捧。  相似文献   
22.
《南方论刊》2008,(7):F0004-F0004
该校教学设备充足,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建立机械模具、电子电工、电子仿真、计算机实训、幼教等多个实训中心,拥有数控车床、数控铣、电火花、电子电工电拖实验平台、数字模拟实验箱、1000多台计算机等整套教学实训设备,确保单人单机实训,学校有计划地派遣优秀教师到清华大学进修,全方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3.
白先勇尝试运用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技巧——意识流创作手法始于与台湾大学外文系同学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以后,随着作家自身经历的变化和对意识流创作理论认识的深入,其笔下意识流这一创作手法呈现出鲜明的“模仿试睑一成熟定型——在扬弃中提升”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4.
近代汉语特殊判断句“S(+是)+N(的)+便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开始,汉语新出现一种介绍人物姓名、身份、职业、籍里等的特殊判断句"S( 是) N(的) 便是"(N代表名词表语).文章从语法、语义、语用、用词搭配等多方面分析了这种特殊判断句所具有的固定性的特征,认为这种特殊判断句是一种形式上高度格式化的主要用于自报家门的舞台语言.在这种特殊判断句的来源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不一样的观点,认为这种特殊判断句不是汉语与蒙古语等阿尔泰语的判断句相融合而产生的叠加式,它的出现主要是历史继承和汉语自身随戏剧文化等因素影响而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鲁迅少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看过不步家乡戏,曾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一直念念不忘,甚至离开故乡后,在自传体小说《社戏》中还写到,“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相似文献   
26.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域内”汉籍的研究上,而对“域外”汉籍,则很少涉及。近20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在域外汉籍的整理和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刊此次邀请七位这一领域的“拓荒者”,他们对域外汉籍的界定,域外特别是东亚的汉文小说、诗歌和戏剧的具体情况,域外文人对中国原作的拟效,国内汉籍的东传以及百年来中国文人对域外汉籍的寻访,都作了精练而全面的介绍,并提出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本期刊发域外汉籍研究的一组文章,就是希冀能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饶有兴趣的探索、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27.
在世界文学的茂密丛林中,莎士比亚无疑是一棵参天巨木.他对东西方戏剧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作为一位人文主义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多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很少有人论及其作品风格中显现的浪漫主义因素.从莎氏的代表作品及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当时的文化潮流出发,来研究一下莎士比亚作品的浪漫风格,进而揭示出其作品思想的深层意义,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8.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场域中,作为西方最前沿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的爱尔兰戏剧经由沈雁冰、郭沫若等文人的译介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并因其所内蕴的反帝反殖语境与民族主义诉求而与中国社会的“救亡”主题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其中,爱尔兰戏剧家格雷戈里夫人的剧本得到沈雁冰更多的译介。但是,在“五四”时期“反抗与解放”的文学主题语境中,格雷戈里夫人剧本的民族性暗示乃至爱尔兰戏剧运动整体的民族独立诉求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其价值意蕴最终也只能落脚于“讽刺剧”“道德剧”等文体层面。这一方面表明,译介本身或许就是一场从原文到译文的歧义丛生的理论旅行;另一方面也表明,文学的审美价值与政治意义总是具有张力地在译介的过程中与社会需求相互映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9.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梦中的乡村》以波澜壮阔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和谐与冲突并存的田园共同体。通常的山水田园诗一派静谧安详,但托马斯此诗中的暴力、不安意象占有半壁江山。托马斯别出心裁的主题设置有时代渊源。身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托马斯,力图通过田园共同体中的矛盾揭示当时社会的面貌和本质,从而得出要坚定信仰的结论,号召世人感恩世间的美好并警惕潜在的危机,以不可撼动的信念一同迎接挑战与克服困难,显示了托马斯独树一帜的创作技巧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