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66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618篇
社会学   18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白帝天王或曰三王是湘西地区影响最大的本地神祇,在湘西流传着众多异文。用故事学的方法梳理这些异文可以发现:伴随本地区的社会变迁,白帝天王传说的核心母题由最初的“威慑”,后变为“忠顺”,至清后期转变为“三王之母”,同时,神祇的功能也出现相应变化,从早期的神判,中期的教化,发展到后期的赐福。在信仰流变的过程中,不同的群体都参与了神祗的构建。作为一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三王信仰中的人与神关系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62.
63.
高行健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表导演艺术观念均深受中国传统戏曲影响。高行健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存与变的独特思考和话剧学习戏曲的大胆试验,彰显出对传统戏曲的宏大复归理想和革新精神,并体现在其全能的戏剧追求中。中国传统戏曲给予高行健戏剧以丰富滋养,自身也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鲜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4.
本探讨了荒诞派戏剧与宗的情绪,指出这种“情结”是西方基督教化中理性与信仰的情绪发展到现代的一种变异现象,即理性变为非理性,信仰陷入危机;而这种变异又深刻的影响了荒诞派戏剧的悲剧主题、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使荒诞肖戏剧与宗教结合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5.
丁芒散文有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以情感人是丁芒散文的主要美学特征;写实而不粘滞是丁芒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神与物游”的景笔是丁芒散文的第三个重要特征。丁芒对现代散文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继承古代笔记的某些传统特色,又在题材与写法上多有创新,建构了一种“新笔记体”,在当今文坛自成一军。  相似文献   
66.
研究当前国际上戏剧和影视作品发现,能够被艺术届认可的,其中都包含戏剧与影视的融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已经成为了当前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戏剧与影视艺术都属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同属于社会艺术的范畴,因此二者的“跨界”具有可行性。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拓展了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促进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7.
咪拉 《北京纪事》2010,(7):18-20
采访赵宁宇的时候,他正在忙一个话剧作品,布莱希特的名剧《马哈歌尼城的兴衰》,也是他任教的中国传媒大学2007级表演系的毕业大戏,这部戏和他办公桌上铺满的毕业论文一起昭示了赵宁宇的一个重要身份:中国电影界表导演系最年轻的教授,同时,他还是一名导演、电影评论家,横跨戏剧、电影两个行业,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而他还有两个更为观众熟知的身份:每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华表奖,大学生电影节的红地毯主持,以及影视剧演员。  相似文献   
68.
易卜生与萧伯纳是欧洲戏剧现代进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萧伯纳在其《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中,把易卜生戏剧的主题认定为"理想主义者批判",指出易卜生的戏剧讨论技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萧伯纳创造性地误读了易卜生,并从其思想艺术中汲取力量,走上了自己的戏剧之路。萧伯纳早期戏剧的理想主义者批判,矛头针对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风尚,20世纪后,则指向各种禁锢心灵的意识形态力量。通过"讨论"的系统应用,萧伯纳使戏剧从重视外部情节的冲突,转向表现思想观念的冲突。这种"萧式观念剧",超越了易卜生,引领了欧洲现代戏剧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9.
《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作品,历来的批评重点多集中在黛西.米勒所代表的清新自然的美国女孩形象和作品的国际主题上。可是,根据小说视点人物的看法,他分不清楚黛茜.密勒到底是卖弄风情还是天真纯洁。视点人物的态度和批评家的判断之间的差距值得重视。作家对视点人物的着墨远大于对主人公的描写,《黛西.米勒》中的视点人物是一种类型,出现在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通过对视点人物的探讨,可以引出"文本中的作者"与"文本外的作者"的概念,解读出《黛茜.密勒》的视点人物与作家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0.
作为一种对源文本进行反讽和戏谑地模仿和改写的文学体裁和创作形式,戏拟在西方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创作传统。戏拟创作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颇为繁盛,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或体裁:模仿史诗、萨提尔戏剧和旧喜剧。作为西方文学史上戏拟创作的初创期和第一个繁盛期,古希腊戏拟创作呈现出与其他时代明显不同的特点。戏拟是古希腊文学中重要的创作形式,它作为当时史诗、悲剧等崇高体裁创作的纠正、补充和制衡性力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