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魏巍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12):69-70
自2010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对住宅市场层层加码,住宅市场成交量开始回落,投资者观望情绪转浓,市场投资热度迅速降温,另一方面,写字楼等商业地产不在调控范围之内,成为继商品住宅之后的新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42.
进入4月份以来。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楼市出现回暖迹象,部分地区楼市“量价齐升”。“五一”小长假期间,有部分开发商为试探市场对价格小幅松动,多个楼盘涌现抢购风潮。除一线城市外,不少诸如海口、哈尔滨、常州等受限购影响较小的二、三线城市楼盘销售也开始回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地房地产成交量都有所回升,市场处于最后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43.
朱大鸣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14):16-16
下半年最纠结的问题,大部分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当房地产调控快使得市场成交量大量萎缩的同时,也挤压了地方土地财政,而本该依靠税收来养活地方的财政,过度依靠卖地过日子,实在令人难以启齿。但是,日子还是耍过的,当土地市场萧条的时候,鼓励开发商拿地,就成了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根据Bessembinder和Seguin (1993)的研究成果,将成交量和持仓量分解为可预期部分和非可预期部分,并考虑了正负已实现半方差和成交量、持仓量的不同冲击对期货市场的不同影响,构建了量价关系基础模型、基于成交量和持仓量分解的量价关系模型和量价关系非对称模型,并利用中国铜铝期货高频数据分别对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成交量和成交相对增量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与持仓量和持仓相对增量均存在负向相关关系。预期成交量和非预期成交量均对价格波动有正向影响,但非预期成交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预期持仓量和非预期持仓量均对价格波动有负向影响,但非预期持仓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即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代表新信息的非预期成交量和非预期持仓量引起。相比于下偏已实现半方差,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上偏已实现半方差有更强的解释力。正的成交量冲击比负的成交量冲击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大,持仓量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利用2004年1月到2010年10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沪市股票成交量(SQ)和上证指数收盘价(SP)的月度数据,对这三者分别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并在确定三者均为一阶单整时,对它们做了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而以SP作为被解释变量,以M1和SQ以及SP的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参数估计。回归结果发现,SP与M1之间存在微弱的反向关系,与SQ之间存在微弱的正向关系,对SP影响最大的是上一期股价。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表明,SP是M1之格兰杰因,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47.
48.
指数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异常现象.在有效市场理论的框架下,对指数效应的解释总是存在一些不足.而行为金融理论(Belaavioral Finance Theory)从投资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情绪角度分析其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噪声交易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角度合理地解释了该现象.以沪深300和上证180指数调整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检验个股在调整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和异常交易量,得出指数效应显著存在的结论,并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其成因.提出指数效应的应用、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2007年的楼市重复着4年来的同一个主题:一轮房价暴涨带来一轮宏观调控。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房价高位攀升,同时向深圳、杭州、南京、重庆等二、三线城市蔓延。大好形势下,房地产企业纷纷上市。2007年的楼市与股市共同作用,将众多房地产商送到了富豪榜单的前列。随之而来的是调控。尽管背负着越调越涨的质疑,新政仍在一片呼声中到来,房价再一次开始高位观望。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