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400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106篇
人才学   128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872篇
理论方法论   227篇
综合类   3257篇
社会学   1890篇
统计学   28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1062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比较诗学及其他者视域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时代的汉语学术界,比较诗学研究是中外文论走向汇通性研究所展开的主流方向,比较视域是比较诗学在学科研究上得以安身立命的本体,他者视域是比较视域构成的内在品质,他者视域在比较诗学研究中秉有的两种文化立场。异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者以及国际汉学家所使用的一个专用术语,以语言与民族血亲关系的本质差异性而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质上互为异质文化,即两者互为异类,对方都是自己的非我因素。比较诗学研究者诉求跳出本土学术研究领域的单边文化主义,主张以一种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的开放眼光来从事普适性的、整体性的、国际性的中外诗学研究,从而规避本土文论研究的一元性和惟民族性。比较诗学研究中的比较视域主张中外诗学研究之间的相互看视,主张中外诗学双方之间互为他者,认同一个民族的诗学相对于另一个民族诗学来说,两者之间就像镜与灯一样,可以相互镜照与相互照亮。交集理论是比较诗学在学科理论建设上简明及有效回答视域融合及比较研究如何可能的学理观念。  相似文献   
92.
93.
王蒙 《中国民族》2015,(9):18-19
自1963年至1979年,我在新疆生活了16年。我与维吾尔等各族农民、与铁衣甫江等各族知识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同室而眠、同桌而餐、有酒同歌、有诗同吟。我们将心比心,相濡以沫,情如手足,感同一体。我学会了讲维吾尔语,我阅读了不少维吾尔文书籍。我始终将新疆看作我的第二故乡。1979年回到北京工作以后,我10次再访新疆,与各族农民与知识分子老友重逢话旧。  相似文献   
94.
《真我集》因其对五四时代思潮的呼应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并且艺术上一 开始就脱离了旧诗词的气味。闻一多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与新诗美学理想的逐步形成是《真 我集》不出版的重要原因。对“真”的追求与对丑恶的发现,以及理性节制情感的风格穿 越《真我集》开始的闻一多整个新诗创作过程,同时,《真我集》与此后创作中的区别也非 常明显。诸多因素使《真我集》构成闻一多诗歌创作一个独立时期即探索期。由此,闻一 多新诗创作呈现出《真我集》期—《红烛》期—《死水》期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真 我集》成为闻一多新诗创作的起点,从而也就成为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95.
96.
97.
邻居家的熊孩子来了,说不得,凶不得,更打骂不得,怎么办?邻居家小孩巨巨是豆豆的好朋友,他特别喜欢来我家找豆豆玩,一玩就是一下午。但是,巨巨的到来让我很头疼,因为他是一个熊孩子。一到我家,他就开始翻箱倒柜,什么都往外掏,毁掉了我好多珍爱的收藏品。而且,他经常无理取闹,一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就大哭大闹,大喊大叫,弄得我特别尴尬。巨巨妈也特别不客气,把孩子往我家一送就不管了。  相似文献   
98.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分析了英国著名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并深度解读了其中三位关键人物的行动与心理。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99.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解读曹禺作品《雷雨》中的人物蘩漪。结合蘩漪三个重要人生阶段,分析她从天真的女孩到最后对所有周围的人满怀仇恨的心路历程,揭示出蘩漪的变化实际上是她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冲突导致本我满足无法实现的结果,最终导致她个人悲惨的命运,反映了人性的解放和人类无意识的显露。  相似文献   
100.
以西昌方言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文白异读(文/白读:我,[?o314]/[?a 33];你,[li314]/[?ia33])为研究对象,分别归纳第一人称 和第二人称文读、白读的使用情况,总结相关语法规则,发现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文读使用范围均比白读广;此 外,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文读的起源均与四川话(西南官话)的基本语音规律一致,而白读的起源与语言接触,特别是北方方言 和南方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有关。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文读使用范围较白读广的原因以及语言接触如何产生出文白 异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