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27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7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74篇
理论方法论   254篇
综合类   2104篇
社会学   394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近代日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战争决策体制,到全面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时期臻于完善,并最终伴随着战败而崩溃。以"明治宪法"为核心,日本确立了以天皇为首、政府与军部为主体的政军体制;统帅权独立制、帷幄上奏制以及1900年规定的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成为其军国主义制度的重要体现。甲午至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实行的"大本营"与"御前会议",是战时确立的决策体制;战后制订的国防方针,则是其对外军事战略。作为明治时代的政治与军事遗产,它深刻影响着此后的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的军政制度与决策体制有所改变;国防方针亦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在1936年8月确立了南北并进的世界战争战略和以分裂华北为中心的侵华政策。七七事变以后,日本迅速走向全面侵华战争,恢复了"大本营""御前会议"制度,并实行"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的决策体制,推行以解决"中国事变"为名的侵华政策;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又推出"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决策体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近代日本经过不断演变而确立的以天皇为首、政府与军部为主体、以政略与战略为核心的侵华战争决策体制与政策,证明了日本的侵华与对外战争,并非仅...  相似文献   
972.
法家治国方略诞生于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刺激。法家治国方略存在根本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提升国家能力为目标,法家以"功业"为皇权正当性基础,形成卡里斯玛权威,难以克服稳定性、可持续性均不足的问题,导致整个官僚系统核心支点不稳定。在国家认同方面,法家以国家主义为立场,导致国家目标与民众认知以及六国文化心理结构之间尖锐冲突。在法律适用领域,法家规范主义立场导致法律规范与事实不对称,其结果是秦法严苛。  相似文献   
973.
1929年的蒋桂战争拉开了南京国民政府集权化的序幕,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的较量,而且是宣传策略的较量。是年2月,桂军制造"湖南事变",蒋介石借机实施讨桂计划。为获取战争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蒋对桂方进行了负面形象的塑造。事件初期,蒋不断扩大"湖南事变",以此论证武力讨桂的合法性,并授意刘文岛在国民党中央会议上公开使用"桂系"之名。随后,蒋下讨伐令,国民党中央文件正式使用"桂系军阀""叛逆""反革命"等具有贬抑性的词汇。进军武汉时,国民党中央组织了系统的宣传与声讨,促使"桂系"之名迅速扩散。待中央军转至两广布防后,广州市党部秉承国民党中央旨意,极力论证夺取广西的必要性。蒋桂战争后,时人对"新桂系"及其罪恶形成共识,认为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李济深等人就是"新桂系",就是新军阀。  相似文献   
974.
公元123年,北匈奴联合车师频繁侵扰汉朝河西四郡。敦煌太守张珰在朝中保守派势力占上风的情况下,勇于上书,策略性地提出解决西域问题的上、中、下三策。上策主张立即进兵蒲类海讨伐北匈奴,中策为屯驻柳中的延缓之计,下策是放弃交河城。汉朝政府经过慎重抉择,最终采纳中策。张珰三策为汉朝政府正确决策及时提供可行方案,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对有效推动西域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5.
国际关系自古有之,自国家出现以后,各文明之间的交往形成了国际关系的雏形。但国际关系学界却将1618—1648年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作为国际关系的开端,无形之中形成了非历史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双重历史特点。本文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引发的思考,浅议古典文明时期,爱琴海区域国际关系的特点,为摆脱维斯特伐利亚情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76.
巴蜀地区汉阙建筑在建筑群整体规划中具有重要位置。巴蜀汉阙整体构成的空间部署、规模等,充分反映了阙主身份,同时以不同的规格等级,凸显出汉代时期皇权至上观念和贵贱伦理观念,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的尊卑秩序之礼。  相似文献   
977.
宋代官方礼制实施情况考述——以《宋史·礼志》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跃 《船山学刊》2011,(2):160-162
《宋史·礼志》所载宋代官方礼制的实施情况,包括官方礼制实施的前提、依据和实施情况三方面。其中,官方礼制实施的前提有稳定的政局、一定的财力等,官方礼制实施的依据有祖宗旧制、前代之制等.而官方礼制实施的情况则主要有礼制与实施条件吻合、部分吻合和不吻合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978.
《乌布西奔妈妈》是满族先世东海女真人的一部英雄史诗,部落战争是其主线之一,体现了鲜明的特色,即以德降敌、以智克敌和宗教征服,从而具有与其他英雄史诗推崇勇武和暴力不同的特质。《乌布西奔妈妈》表现的部落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段以掠夺性或争夺资源的战争为主,乌布西奔执政后的部落战争则被赋予统一东海诸部,促进区域和平的性质。  相似文献   
979.
浑沌之死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庄子·应帝王>无法脱离帝王政教史观而加以解读.帝王政教史观的基本内容是:德是帝之政教典范的实践,礼是王之政教典范的总结.浑沌之死乃是礼对德的谋杀,这则寓言意味着德与礼之为典范的终结,也就是帝道与王道不再可能.<庄子·应帝王>由此传达了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意识: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已经终结,在没有帝王的新时代,政教生活如何重新开端?  相似文献   
980.
《礼纬》、《乐纬》是纬书中的两种。由于古代乐学是从属于礼学的,因此,《礼纬》、《乐纬》可以放在一起研究。通过对西汉礼学的考察,可以知道《礼纬》、《乐纬》的形成与二戴礼学关系密切。在思想内容上,《礼纬》、《乐纬》主要记载了很多古代的礼乐制度和作用。《礼纬》、《乐纬》认为,礼乐在古代之所以重要并非因为它们的形式而在于它们观得失之效、反人道之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