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37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22篇
理论方法论   140篇
综合类   1503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分析,揭示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2.
含蓄生成于深厚而坚实的哲学基础、美学基础、社会生活基础和语言物质基础之上。言与意的矛盾为含蓄的生成提供了前提,含蓄的生成使言与意在矛盾的运动中达到辩证的统一;含蓄给人以强烈而持久的美感,含蓄之美与人类的审美心理同态对应;含蓄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情景密切相关,文艺创作反映社会生活需要讲究含蓄;含蓄通过一定的语言物质材料来体现,语言的变异特性及语言符号向艺术符号转化的可能性,为含蓄的生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43.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44.
论二元户籍制度在中国的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的构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制度初建阶段、法制建设阶段和制度完善阶段。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二元户籍制度在中国的生成是经济、社会、政治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政府最高决策层在制度选择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深刻影响了近三十年来的户籍制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5.
46.
47.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不仅是公众感知社会风险的自我表达,也是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重要参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风险演化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规律:萌发期呈现出舆情风险突变规律式演化;扩散期呈现出舆情风险涟漪效应式演化;高涨期呈现出舆情风险共振规律式演化;消退期呈现出舆情风险耗散规律式演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演化的生成动因是固有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社会隐性风险与舆情风险相叠加、公众感知风险增加舆情变换风险、网络环境失衡加速舆情风险扩散、公共管理风险导致舆情风险反复。为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应强化舆情风险沟通理念与防控意识,完善舆情风险防控法律保障体系,构建舆情风险防控常态长效机制,提高舆情风险防控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8.
<正>在英语中,群体为Group,团队为Team。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可能只是一群没有战斗力的乌合之众,而一个有高度竞争力、战斗力的团队必须有"TeamSpirit",也就是"团队精神"。我们常说的"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都是对团队精神的生动写照;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则是对缺乏团队精神形象而深刻的描述。团队精神是  相似文献   
4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23-228
史传叙事呈现出"行动>性格"的特征。行动是事件的核心,这也就意味着"事件>人物"。史传中的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附带产生了性格。这是因为史传编撰的根本目的是彰善瘅恶,而能反映出人物善恶的只有行动。这导致了它的人物性格以单一型、向心型为主,性格结构缺少变化性和对立性,并呈现出善恶二元化的倾向。史传人物的这一特征还与史传叙事不能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属于事后叙述、合传类传的编撰体例等因素有关,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0.
探讨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逻辑问题,也就是探讨人们的认识思维如何深化的问题。显意识向潜意识之沉淀,潜意识向显意识之跃迁,构成了人类意识思维演进中的"潜"与"显"的双向动态推移。并经此由此及彼又由彼及此的双向推移,催生了显意识的指示性认知与潜意识自组织化认知的同步共振效应,而这也似是灵感、顿悟、直觉等潜意识形式迸发的直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