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内容提要     
宋史研究尚存在一些悬而未决或并未取得学术界共识的问题。宋代户部人口统计中户多口少之谜,是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问题之一。这些尚未彻底揭开的“谜底”,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对整个宋代历史的正确认识。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分析、辨识、推理、考辨,论证了“男口说”、“析户说”、“户数虚增说”、“漏口说”等多个“谜底”之不可信,认为虽然州县的某些版籍为了各种目的,统计的对象可能是丁,也可能是男口甚至全部人口,但户部所统计的只是丁口。对于宋代的户口统计,如果除去户版的错乱,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如果每户平均只有2口左右,必定是丁口;有3口左右,很可能是包括老、幼在内的全部男口;若有5—6口以上,则基本上是总人口。  相似文献   
12.
户部山是徐州城市重要的古建筑群文化遗址,户部山古建筑群文化遗址保护及再利用现状表明,建筑密度的合理性以及城市管理中的疏漏,是古建筑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中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历史街区的保护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保护,还必须将其纳入到现代生活的轨道上来,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及建筑单体内部的空间组织设施条件。不仅要强调保护历史元素和信息,也需要强化历史元素和信息在经济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石瑾 《当代老年》2013,(10):39-39
“小巷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巷来,收获特别多。”在黄鹤楼脚下,长江大桥之滨,有一条古老而又新生的小巷——户部巷。据考,户部巷系明清古巷,距今已有400多年。因它东临藩署,为户部驻省机构,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昔目的官场礼仪,尊称户部官员为户部;民间习俗直认衙门名头为地名,户部巷因此得名。1967年改名:红安一巷,1972年复名户部巷。  相似文献   
14.
清代盐政制度中,两湖地区是淮盐的重要引地,其财政和民食意义非同一般.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淮盐西运受阻,朝廷暂准川盐济楚,鄂省财政由此得益,形成盐政制度中的异态.战后,江督曾国藩着手规复淮盐引岸常态,有一定进展.沈葆桢接任两江总督后,竭力禁川复淮,却遭到川、楚势力的联合抵制,部臣与其他疆吏也卷入其中,争议不断升级,形成对峙势态.禁川复淮一案不仅反映了晚清省际之间、外省与中央之间的政治较量和利益纠葛,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晚清制度由临时异态规复到原有常态过程时的纠葛态势.  相似文献   
15.
汉唐间中央财政职官体制的第一次变革,发生在东汉,由少府和司农分别理财演变为司农统一理财,可看作是财政领域一次迟到的封建主义变革。第二次变革,曹魏开始,隋唐之际完成,司农理财演变为户部理财,是皇帝以近弥侍臣取代三公职权在财政领域的表现。第三次变革,是唐中期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户部理财演变为使职理财。使职理财持续三百多年,起过积极作用,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和优越性,但深受其变革自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秘书,是领导工作的重要辅助者和参与者。古代秘书,承担着辅助君主出谋划策,文字撰拟、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等多项职能。在古代,这样的贤人秘书有很多,唐朝宰相房玄龄就是其中的一位。房玄龄,唐代初年宰相。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他博览经史,工书善文,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  相似文献   
17.
胡祥雨 《云梦学刊》2004,25(5):33-35
清代京师实行特殊的司法管辖,其中涉及旗人户婚、田土的案件,如八旗、步军统领、五城、内务府等初审衙门不能完案,则交由户部审理。但户部的司法权力并不充分。户部一般根据《大清律例》断案,而《户部则例》中的相关规定也在司法实践中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18.
唐代户部别贮钱设置于德宗贞元四年二月辛巳 ,但有一个酝酿和后续过程。设置之初 ,其钱源有六项 :中外给用除陌钱、缺官俸料钱、外官缺官职田钱、现任外官一分职田钱、停额内官俸料钱和停刺史执刀、司马军事钱。户部别贮钱与青苗钱应有渊源关系 ,也有区别。户部别贮钱的设置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代三司使作为中央理财机构——三司的最高首脑,有“计相”之称,成为皇帝以下主管财政的最高官员,在北宋财政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户部尚书取代三司使主管财政,但是,户部尚书无论是职权范围,还是在中枢的地位,都已不能和昔日之三司使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20.
北宋自太宗赵光义以来,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钱——相当于皇帝的工资,由“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的合称,总管国家财政)左藏库按月发放。唯有仁宗发扬风格,自己主动放弃了“好用”钱,“帝命罢左藏库月进钱一千二百缗(一千钱称缗,同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