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7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2225篇
劳动科学   258篇
民族学   147篇
人才学   190篇
人口学   283篇
丛书文集   2274篇
理论方法论   510篇
综合类   5177篇
社会学   908篇
统计学   1713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882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020篇
  2011年   1228篇
  2010年   1047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1010篇
  2007年   728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利用DID模型研究了我国主粮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户收入增加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主粮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只对政策实施省份的农户种粮收入增加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与其他收入增加对农户总收入增加的带动效应相比,种粮收入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从影响因素来看,通过主粮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已经效果甚微,农户增收仍主要依靠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因此,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行主粮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其对农户种粮收入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需要将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宏观经济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协同考虑,通过与其他政策措施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相结合来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2.
本文基于全国11省1646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兼业农户比重和平均兼业水平都很高的背景下,兼业导致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在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中均有所体现,并且在一兼农户中表现最为显著,而“投资效应”仅体现在纯农户的种植面积决策上。接受生产性服务有助于提高各类农户的种植面积,能够缓解种稻劳动力流失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缓解一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对种植面积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纯农户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等是稳定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3.
利用2002—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城市化、高等教育扩张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城市化对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当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时,地区收入差距扩大;高等教育扩张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不同地区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高等教育扩张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中部地区的结果与东部地区的结果基本一致.相比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其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而高等教育扩张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从合理推进城市化和高等教育扩张两个角度提出四个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95.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6.
"三权分置"是乡村振兴视阈下宅基地改革的核心政策.从政策科学与工具视角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进行研究,在主体逻辑上可以深化政策识别传导功能,在实施逻辑上则有益于优化工具技术方案.从"目标—工具"视角分析19份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文本,结果表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在工具运用层面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过溢、供给型政策...  相似文献   
97.
【目的/意义】厘清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影响因素,对完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劳动收入份额分解的理论模型,以200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口老龄化以及技术进步偏向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影响机制。【结论/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上升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同时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越深,社会产出中劳动收入份额越低;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区域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加剧都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且不同时段资本劳动产出比变动也会引起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
基于全国31个省份197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农业主产区和非农业主产区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能显著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该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与非农业主产区相比,农业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效果更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更明显;农业机械化是通过增加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应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收入有关的会计科目设置以及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