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6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18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193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1.
现代企业形象的基本特征和理论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和分析了现代社会条件下 ,形象及企业形象的基本涵义和基本特征 ,企业形象的特殊价值 ,概括和论证了企业形象理论研究的五对范畴及基本形态 ,力求揭示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12.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心理学史范畴研究的历程,认为必须首先确立范畴研究的原则才能建立符合逻辑的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范畴体系。提出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史范畴的六条原则:1、存在性原则,2、可鉴性原则,3、一致性原则,4、可阐释性原则,5、可应用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913.
坚毅 《学术研究》2001,3(6):66-6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有五对,必须扩充为五组,此外还应该增添四组新范畴,运化--控制--反馈就是其中之一.运化是基础,控制是中心,反馈是关键,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立体化的.  相似文献   
914.
论无形资产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无形资产范畴研究中存在三个问题:无形资产概念描述极不统一,对无形资产本质特征的概括不够准确,无形资产范围过窄。其实,无形资产是为特定利益主体所独有、无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确定、价值易变的经济资源。按照这一定义及其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来界定无形资产范围,可按性质将无形资产概括为五类:智力成果及其应用类、特种权利类、组织关系类、信誉类以及其他类。经济学意义上的无形资产与会计学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可用可否辨认、可否计量、使用年限、要否记账、价值摊销、净值特征等标准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915.
主权范畴再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主权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国际政治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带来了新问题 ,二是由于全球化的新进展。本文的讨论包括两个方面 ,即主权范畴的基础作用和主权范畴的充实与进化。  相似文献   
916.
现代汉语是形态不丰富的一种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它必然和其它语言有共同之处,形态丰富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某些重要的语法内容,在形态不丰富的语言中也有所体现。和印欧语言相比,现代汉语无法通过动词的变化表达完成的意义,现代汉语表达“完成”的意义往往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现代汉语中“完成”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917.
自人类生活有法律相伴随以来,追问法的合理性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思考与法的现代性问题相结合,使得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张扬人文精神的时代内容.法的现代性讨论属于法的合理性追问的范畴,但在这种研究中,对法的合理性追问思考的品质、价值以及人文精神的价值在法的合理性追问中所体现的文化内容有必要形成理论的自觉.  相似文献   
918.
让-皮埃尔·里夏尔是法国当代一位充满活力的文学批评家,其批评的理论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强调对文本的"直观"和"体验",着重探讨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的范畴.他还继承了加斯东·巴什拉的主题批评,从文本的表层"现象"(主题)分析入手,努力寻找文本深层的主题网络.读者(批评家)在文本这个客体中与作者相遇,在感觉和意识世界中进行两个主体间的互动和交流,由此把握作者的意识或想象世界的结构.  相似文献   
919.
象似性与主观化:英语存在句的“数”范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存在句的"数"契合现象是数量象似性和标记相似性相结合的认知表征,反映了额外语符代表数量多和空间象征标志[-s]在复合结构[V+NP]中对立统一的认知经验,即在一个地点框架中占据空间和剩余空间的不对称;而"数"的嬗变是概念化者在物理空间域和品质空间域两个认知域上进行不同视角选择的结果,表达了对同一情景的不同识解.其实质上是语言的象似性和主观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象似性与主观化的不对称正是语言活力之所在,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对称性不仅仅表现在"数"范畴上,还表现在时、体等其他范畴上.以小见大.除为"数"范畴研究提供新的个案理论依据外,对"数"范畴的认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20.
空间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对这个范畴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是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原理和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础。然而 ,在我国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中 ,由于把空间范畴仅仅理解为物质存在的广延性 ,理解为物体自身的长、宽、高 ,造成了空间范畴的一个根本缺陷 ,引起了它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明显冲突。实际上 ,空间是物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