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6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18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193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中国古典词学“格”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格”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格”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格”最早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至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格”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从创作主体人品才性学力角度探讨词格,从诗词体制上立论格调之别,对词格审美特征与要求予以论说,并对词格创造予以考察。上述两个维面,将“格”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充分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952.
本文在对电视新闻画面语言进行逻辑考量的基础上,认为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应该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而且可以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遵循具象思维规律,符合视听语言规范和符号组合规则,是画面语言具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953.
论文立足于汉语标题语境,考察了汉语新闻标题中的工具成分,认为工具成分可以做主语而不是"工具施事化",施事隐含与工具凸显体现了反比例关系,各语义范畴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会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954.
认知语言学范畴观与英语词汇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释认知语言学范畴观的基础上探索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指出应该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以及词汇的原型意义,遵循认知规律,科学有效地习得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955.
致使是一个语义关系范畴,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首先,提出沿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到语法结构的顺序建构致使范畴的研究思路;其次,探寻致使形成的认知根源—驱动图式和语义核心—致使力的传递,得出致使语义结构式;然后通过一套变量来控制语义结构向语法结构的映射,以期建构致使语法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956.
“移民”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种世界性现象,虽然动因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宗教等,但对于人类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移民现象和不同类型的移民而言,最具典型意义和积极意义的是大规模经济性移民现象,因为它在总体上体现了人类在社会变迁与发展中的自觉性选择与自获性行为。而水库移民即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江河流域开发所引发的大规模经济性移民现象与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7.
长期以来"体、数"范畴在汉语中的表现及其标志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论证"体、数"范畴的变词语素出发,证实了汉语中存在这两个语法范畴,只是汉语由变词语素构成的语句和典型屈折语的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958.
在现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丑从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领域,从而打破了一直以来丑在审美领域处于"他者"的尴尬文化身份,丑以其最本真的状态由边缘走向中心.本文拟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来探讨审丑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丑的美学意义之所在,从而揭示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所代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59.
文章从“知”的内容和“行”的形式、“知”的主体和“行”的主体、“知”的形成和“行”的过程、“知”的作用和“行”的作用这四个方面 ,概括了中国近代哲学知行范畴由传统向近代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60.
爱一座城市正如爱一个人,无缘无故又义无反顾,似乎在“上帝眨眼的当儿”,就那么坚定不移不离不弃了。两者皆属于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范畴。不同的是其终极目的,人是封闭内向的,城市是开放包容的,前者沉湎于执手携老,后者则追求“多多益善”。成都正是这样,以她雷打不动的优雅散淡、闲适安逸的天真模样,摆出一副“请君入瓮”的样子,而你,会选择毅然决然地自投罗网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