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符号所蕴涵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符号传达出来。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借助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两种语言间的能指和所指进行整合研究,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在语用基础上的言语间的语义对比,从而最终求得翻译时真正体现语用意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42.
43.
试析莫里斯符号学的意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行为语义学家莫里斯明确提出了符号学三大分野:语义学(semantics),语构学(syntac-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还进一步把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三大类:所指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这三类符号学意义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符号的总体意义。莫里斯这一意义观的研究对符号学和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意义则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象似性的角度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提出了"补充和挑战".任意说存在漏洞,但象似说对任意说的质疑也存在不妥之处,针对狭义任意性的象似性分析对广义的任意性并不构成威胁.任意性是对语言的定性结论,象似性是量的分析,两者实为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5.
所指与能指在修辞现象中的结合是多层次的 ,双方的多层次结合其实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多层次结合。文章首先从修辞现象中分离出四级基本层次单位 ,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三级复合层次单位。文章通过分析说明 ,内容与形式的多层次结合主要反映在三级复合层次单位内部 ,不同层次上的结合具有不同特点。文章最后指出 ,所谓“内部形式”的概念同内容与形式结合的层次性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6.
罗兰·巴特的《写作零度》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学语言观。作者从现代诗歌的写作风格出发,揭示了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征,对传统写作风格所要求的明晰度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在他的眼里,现代诗歌在文本意义上已彻底地告别“所指”,具有巨大的“能指”能力,而且从根本上实现了社会语言向内心语言的转换。这种一味强调“语言符号”和“超语言符号”的反文学理论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但至少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目光或一种直觉。  相似文献   
47.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语言运用上分析阐述索绪尔提出的任意性原则 ,指出该原则的适用性 :不仅揭示语言符号的性质 ,同时对普通语言学建设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英语日常话语的创造性进行了探讨 ,指出话语的创造性从语义学的角度看表现为语义密度的增大 ;对英语日常话语的解码应同时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信息处理过程。本文认为 ,对英语日常话语的创造性的解码本质上是对其语用涵义的解码 ,而对其语用涵义的解码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对其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尤其是对其文化所指意义的解码。  相似文献   
49.
本文试图通过对语言符号信息的分析 ,论述指称意义与字面意义的区别及其对成语翻译的影响 ,同时结合文化差异与语义的非对应之间的联系 ,说明对原语与译语文化差异的了解与否在成语翻译中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成语翻译的四种有效方法 (换形求义法、舍形释义法、移植创新法、求同存异法 )。  相似文献   
50.
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交际的前提是同一语言社区的语言使用者对同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界定保持一致。能指的一致问题极为明显,人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发音或文字的一致是交际所必须的,但所指的一致问题却由于意义本身的模糊与动态性而往往不被人们所察觉。所指的这种不一致既是语言变化的机制,也导致人们交际过程出现困难、误解甚至冲突,而语言使用中所指的趋同和人为的设定等将减少所指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