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才性之辨"是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不同时期人们对才、性以及才性之间关系的探讨与定位各异,才性之辨经历了由以性统才、注重人之德行到"唯才是举"、重视人之才智、彰显人之个性的发展过程。才性之辨的才性观、人物品鉴方法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文心雕龙》之理论建构影响深刻。刘勰品鉴文学的"体性"论、鉴赏文学的"六观"法、剖析文风的"八体"说,与才性之辨都存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始之音"是东汉以来才、性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转变.魏初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发展到正始年间表现出种种与统治政治要求不一致的弊端,其中,作为官吏选拔标准的才、性问题被全社会所关注.何晏、王弼从具体的才、性命名中抽象出一般性的概念--无、有."贵无"、"体无"推动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马晓坤 《人文杂志》2008,(2):128-132
魏晋时期,才性、情理、性情等命题是玄学清谈的重要内容.而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也影响了魏晋士人关于理想人格的建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魏晋士人理想人格的内涵:第一,重才智,轻性行;第二,肯定"情之所衷,正在我辈",第三,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不是任情恣性,而是"性其情",即抑情顺理,以理遣情.虽然个体不可能完全实现理想人格,但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可以无限接近这一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以“才性理论”为核心的人论与文论,于汉魏之际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此时期思想界对人之关注与研究,其理论重心逐渐由“伦理”转向“心理”,由对正统儒家整体性道德规范的恪守,转向对个体气质、性情、才藻、智能的崇尚。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刘劭《人物志》具有精典意义及丰碑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古代人才学系统性理论著作刘劭《人物志》的才性品鉴法:一是《人物志》人物品鉴的现实针对性;二是其人才分类对传统阴阳五行思想的吸收与借鉴;三是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对《人物志》按德、法、术三种标准分出的十二种人才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四是其具体的人才考察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简论魏晋玄学与文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产生了当时的文艺理论,无论是从作品的风格还是从文学的本质上看,都与玄学有很深的理论渊源。玄学的“有无”之辨导致对文学本质的思考;玄学的“才性”之辨导致对作品的风格、文体和作者个性的关系的讨论。这些思考与讨论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正始之音”是东汉以来才、性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转变。魏初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发展到正始年间表现出种种与统治政治要求不一致的弊端,其中,作为官吏选拔标准的才、性问题被全社会所关注。何晏、王弼从具体的才、性命名中抽象出一般性的概念——无、有。“贵无”、“体无”推动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几个审美范畴为基础探讨了魏晋才性观与人化批评的关系 ,认为人化批评的昌盛是魏晋才性观念进入文学批评领域的结果 ,其直接影响就是产生了“文气”、“气韵”、“味”、“风骨”等审美范畴和文学批评概念 ,对中国诗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陆机主体才性的特殊性是影响这一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受江东陆氏家风家学特点的制约,陆机具有矜重清厉的性情气质、优厚的才学及呈才意识.其矜重、清厉的特殊性情制约着诗歌繁缛而庄重典雅的风貌,而其"才多"及呈才意识又较为直接地影响到诗风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