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9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2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22篇 |
人才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335篇 |
理论方法论 | 41篇 |
综合类 | 844篇 |
社会学 | 82篇 |
统计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俄藏黑水城文献《初学记》残片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藏黑水城文献TK322《六十四卦图歌》封底亦裱有两纸类书残片,此残片与李辉、冯国栋先生考证的两件类书残片可以拼合,同属于《初学记》的一个页面。经考证,该《初学记》残本当为北宋刻本,非金刻本。 相似文献
112.
《琵琶记》盛行全明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琵琶记>向被誉为"南戏之祖",在整个明代一直走红.学戏以<琵琶记>为先,作剧以<琵琶记>为样板,各声腔剧种纷纷移植<琵琶记>.<琵琶记>盛行全明的原因至少有四点:第一,著名的正宗文人参与创作,从而大大提升了南戏的地位,掀开了文人创作南戏新的一页;第二,<琵琶记>立意好,八面玲珑,人见人爱,适合社会各阶层观众群体审美趣味;第三,<琵琶记>语言美,雅而不古,俗而不土,表现力强,富有韵味,雅俗共赏;第四,<琵琶记>带动了众多地方声腔剧种走向成熟、繁荣. 相似文献
113.
114.
本文对《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进行较详细的注释,并恢复了《西域图记》有关吐火罗国的一条佚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隋书·西域传》与《西域图记》的关系及《通典·边防典》“西戎”门的编纂特点。 相似文献
115.
《大唐西域记》所载与佛本生故事相关的窣堵波,凡十七处,文中选择了其中的五处,通过与相关佛教经典及印度文献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些遗迹都是某一佛本生故事的最初上演之地,亦皆反映了相关经典的戏剧表演背景。六群比丘表演佛本生戏剧的事实,说明本生经可能都是在相关戏剧表演的基础上形成文本的。 相似文献
116.
传、记辞章化是唐人传奇的基本文体特征。唐人传奇的虚构特征,唐人传奇对私生活感情的关注,唐人传奇对自然景物的钟情,唐人传奇的第一人称限知叙事,唐人传奇的“藻绘”与“文采”,凡此种种,无不取之于辞章,或者说主要取之于辞章。我们将唐人传奇的文体特征界定为传、记的辞章化,即旨在从理论上确认这一事实,以清晰地勾勒出小说史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7.
吴怀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6):49-61
成功的散文创作实践是桐城派得以成派并扩大影响的基础,对桐城派的研究不可忽视对桐城派散文本身的研究。桐城派创派理论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名闻遐迩,但此文与姚鼐重要散文理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说之密切联系,目前学术界尚缺少准确而深刻的阐释。《登泰山记》创作于姚鼐辞官之后、南归前夕,姚鼐心头的风云激荡竟然在文中难觅踪影,这种不合常理的状况与其为文追求"雅洁"有关,其实,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山水自然、个体自由的喜爱,正是他辞官的原因之一,而这源自中古山水诗文、山水游记传统。作为宋明理学的信徒和倡导者,姚鼐自觉继承与弘扬宋代以来理学家于天地自然中感悟理趣、实现道德自我完善的传统,从而造成他刻意回避在文中表达激烈的感情而表现了淡定从容、圆融自足的心态。姚鼐将考据引入散文,貌似是表达习惯甚至有应对汉学家的策略考量,其实与他倡导"义理"的目的直接相关。《登泰山记》是桐城派散文理论与创作完美结合的杰出作品和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通书是旧时民间通行的一种历书,其中载有吉凶宜忌、祛祟镇邪等方面的知识,为古人从事择吉、祛祟等民俗事象提供指南,是当时民间常备常用之工具书。明清小说中多有关于通书的描写。这一方面反映了相关民俗事象在当时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又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关,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其中,《玉匣记》是比较突出的一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