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19篇
劳动科学   68篇
民族学   456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458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1387篇
社会学   297篇
统计学   10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这是充分强调教育扶贫功能的体现。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聚焦于"教育精准扶贫"的社会发展要求,从教育对"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和措施等几个方面,基于美籍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提出"可行能力"的视域,进一步深入探究教育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内部机制。可行能力理论认为贫困的本质是人基本能力的缺失和被剥夺,通过教育可以提升贫困群体的文化素养和和职业准备,增加劳动技能,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减少贫困的发生率。在"贫困的恶性循环"的教育研究视角中,一方面,经济贫困导致受教育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受教育水平不高反馈在经济收入具有正相关。因此,教育资源配置要均衡化,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教育信息化是缓解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手段,越是在贫困地区越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设置教育扶贫专项,向受教育不利的贫困儿童倾斜。在教育扶贫制度设计中,充分考量有效性、差异性和补偿性,形成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2.
金融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在理论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阶段的金融供给需要实现有效衔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扶贫资金投入,通过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改善居住环境,支持龙头企业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或者直接到户贷款等手段助力脱贫攻坚。但从供给体系完整性和服务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合作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扶贫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金融扶贫服务站可持续性有待加强,贫困地区信贷投入依然是短板。金融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更要适应乡村振兴新形势、新需求,要加强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完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和多元化小额信贷组织,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实现不同金融服务供给的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173.
在国家的扶贫实践中,地方政府的行为策略是影响扶贫绩效的关键变量。通过对精准扶贫政策实践的调研发现,中央政府不断升级的治理手段为重构央地关系创造了条件,地方政府对国家扶贫理念转型认知的偏差以及在形成路径依赖之后的策略行为不仅容易产生对总体局势的误判,还为后期的政策困局埋下了伏笔。在此背景下,地方扶贫工作遭遇“指标困局”,即地方政府很难实事求是去识别贫困户,只能在既有的指标约束下进行精准识别,扶贫工作陷入了反复识别,却仍难实现精准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4.
生态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脱贫减贫、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衔接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322篇CSSCI和北大核心收录的生态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探索生态扶贫的研究特征、研究主题、研究前沿以及研究趋势,厘清了生态扶贫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结果表明:在研究特征上,生态扶贫研究经历了2000年至2015年的起始期和2016年至今的发展期两个阶段,生态扶贫研究规模日益扩大,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形成了一批跨学科的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但在科研合作趋势和学术交流上存在显著短板。在研究主题上,生态扶贫研究主要围绕生态扶贫的概念内涵和理念发展、生态扶贫的运作机制和实现路径、生态扶贫的产业模式和风险评价三个方面展开。在研究前沿上,生态扶贫方法创新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减贫路径是研究的前沿方向。在研究趋势上,在发展期阶段,生态扶贫产业建设、精准化生态扶贫策略、后扶贫时代贫困地区生态治理等研究内容的热度较高,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扶贫研究内容的具象化和研究话语体系的不断发展。后续研究应致力于提升生态扶贫的实证研究层次,加强跨学科交叉与学术合作研究,聚焦生态扶...  相似文献   
175.
驻村"第一书记"的本色是人民公仆,角色是抓党建促脱贫的得力干将,勿以钦差大臣自居,勿越俎代庖地包办村委支部书记的职责。在落实扶贫开发重任时,"第一书记"要有历史担当,重点要在抓基层党建、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等方面下功夫、尽责任。同时,要不断完善"第一书记"工作机制,使其在推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效能。  相似文献   
176.
插花贫困地区村庄的不同主体在精准扶贫中的心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人口分布区域的差异性以及精准扶贫以项目进村和措施到户为核心和亮点,决定了对精准扶贫研究时必须强调研究区域的类型性以及注重对村庄不同主体心态的分析。基于课题组2016年3月在武汉市H区Q村搜集的精准扶贫经验材料,重点分析了插花贫困地区村庄中的贫困户、普通农户、村民代表及党员、富人、村干部、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心态及其原因,并提出要通过政策完善或实践工作来科学引导村庄不同主体共同努力解决贫困户问题,即明晰精准扶贫的定位,改革和完善精准识别和考核机制,健全精准扶贫监督机制,多方面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并发挥“能人效应”。  相似文献   
177.
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党和国家采用制度嵌入和精英下沉的"扶贫包干"模式,选派优秀干部组成"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直接嵌入深度贫困地区,突破其资源约束和能力瓶颈,因村施策地帮助贫困村摆脱贫困陷阱。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关键性问题,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把脱贫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驻村工作队在精准治贫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有些地方也出现了策略性脱贫、仪式化表演、多元主体较量等绩效悬浮现象,不同程度地引发了原生村庄的公共性、自治力、利益链以及行政力量等要素被逐渐削弱的现象。鉴于此,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村的匹配度、多元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脱贫致富的持续动力等亟需进行多维重构,以提升它对贫困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8.
秦巴山区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如何依托秦巴山区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并推进秦巴山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尽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论文在对秦巴山区自然条件、资源环境、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业发展潜力以及贫困成因分析,进行战略产业选择研究,提出了构建秦巴山区乡村旅游扶贫、景区旅游扶贫、生态旅游扶贫、红色旅游扶贫、三国旅游扶贫、城镇旅游扶贫、文化旅游扶贫、商品旅游扶贫等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和旅游扶贫保障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9.
扶贫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精准扶贫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的项目化与社会生活的不规则性、政策执行的科层逻辑之间的张力。这一巨大的张力使极具科学性和合法性的程序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倒逼,从而产生“反科层”的逻辑,进而使精准扶贫资源的配置面临实践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应着力于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增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和因地制宜地发掘地方优势资源,以激发扶贫对象为主体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0.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贫困问题的态度是存在矛盾的:既有儒家“富而教之”的反贫困理论,也存在道家及法家思想对于贫困有意无意间的“制造”。这种思想上的冲突以及长期小农经济下的物质贫困,造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前脱贫攻坚中的阻碍因素。精准扶贫,既需要汲取传统反贫困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更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积极探索完善基层文化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