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9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6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88篇
理论方法论   288篇
综合类   2147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以布兹加林教授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成为当前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力量。该学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内涵,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实质和实践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批评俄罗斯自由化改革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
苏轼的文艺哲学上通文化哲学,下通作品意味,其“随物赋形”“物各有主”的变化多元哲学,是对老庄哲学和郭象哲学批判创造性改造的结果,形成了他“行云流水”的创作观、“诗词互换”的文体观、“物我互动”的天人观,从而体现出中国伟大作家文化哲学、人生哲学、文论思想、作品意味一体化的创造特性。但苏轼的自然性变化的生命观还没有注意到人的文化思想创造多元观,也没有注意到由“物各有主”向“人各有思”的创造性哲学思维的提升,因此我们同样需要通过批判创造性思维审视苏轼的文艺哲学,才能建立具有当代意义的中国文艺哲学和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63.
64.
65.
□主持人弁言:在几十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第一期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侧重于理论建构与工业文明的批判;第二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以前期哈贝马斯为代  相似文献   
66.
中国传统文化为毛泽东建党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主要表现对民族文化的时代弘扬,"民本"思想的合理扬弃,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从传统文化视角研究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文化渊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爱国者》以主人公吴以璜的跨国婚姻为主线,串联起分属不同党派、阶级乃至国家的众多形象,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再现了特定时代中的个体选择与命运。它不仅塑造中国的爱国者形象,表现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而且将众多日本所谓的"爱国者"置放于狂热与躁动的舆论环境中,揭示他们由天使走向恶魔的扭曲之路,并剖析深层原因,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赛珍珠用简约笔法勾勒的日本人群像,既令人信服,又发人深省,充分体现了她对日本民族心理与性格的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68.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象思考中,以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为代表的先锋艺术是一种形象被"祛魅"了的艺术,即"后光韵"艺术。"形象的祛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形象的去神圣化,即打碎笼罩在形象周围的神圣光环,使其人性化、世俗化;二是形象的去审美化,即打破美的形式规范,使形象变形、扭曲、夸张,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片段的、谜一样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69.
德里罗早期小说尝试将先锋派的“沉默美学”(aesthetic silence)引入了对影像、流行乐等当代大众媒体文化的思考。美国文学理论家伊哈布·哈桑曾对文学艺术中的“沉默”做过学理探讨。在德里罗早期两部小说作品《美国万花筒》和《琼斯大街》中,德里罗式的“沉默”不同于先锋派遁入虚无、意义消解等艺术实践,其目的不是意义的消解和表达虚无的绝望,而是尝试将“沉默”作为实现对当代大众媒体文化进行内部批判的手段。  相似文献   
70.
随着全球范围内理论旅行的加速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理论也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论域。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来自西方,我们当然需要根据中国经验和需要来选择、批判和使用西方理论,使之更有效地回应更为本土性和区域性的问题和挑战。这一切的前提是对西方文化理论完整而明晰的认知。西方文化理论包括三种类型:(1)作为当代左翼事业的"理论";(2)作为现代性反思的文化思想;(3)从古到今有意义的文化论说。简单地对这些理论作分析性说明,是我国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