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7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813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541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31.
江南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方国文化、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分别对应了三个维度,即历史维度、地理纬度与城市维度,其中,城市文化是近代江南文化的典型形态。在江南区域城市文化实现精神内涵的现代性蜕变中,现代传媒的革命性意义尤其值得关注。现代传媒的出现,从整体上改变了城市文化的内在结构,推动了江南区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体表现在文化主体、生活内容、文化精神等方面。从城市生活内容到文化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城市文化之发展俯仰依违于传统趣味与现代意识之间,顺着言情文化与时议文化两条主要线索前进,此两重文化主题的发展演进,形象地诠释了江南城市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内涵重构。  相似文献   
132.
聘用制下高校组织与教师间心理契约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聘用制的实施,使得高校组织与教师间的心理契约平衡状态受到了巨大冲击。心理契约自身的特点和高校目前的发展状况都提出了对心理契约进行重构的要求。高校和教师在对心理契约进行重构时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遵循有效沟通、公平公正、共同发展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3.
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其重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失范以人们心理中的意义系统危机和道德价值危机为基本内容,并大量地表现为行为层面的越轨现象.重构失范的道德体系,需要理解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塑造并得到确证的.道德生活,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独有特点,从根本上说,是确证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超越的重要方式.理解人的本质,是对失范的道德体系进行重构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4.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域发展的基本导向,长三角日益成为城市地区,其内部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日益重要,核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备受关注.阐述了基于国家区域政策变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以及地方城市竞争态势下区域协调发展与多层次区域空间管治体系.  相似文献   
135.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既有经济文化、政策导向等社会根源,也有职业道德、科学素养等主体根源。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既损害了高等学校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学者的声誉,导致高校教师的"职""级""优"失去了应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既有待于道德力量的重塑,也有待于行政法律等反腐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6.
本文的研究指出,《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以其“新拓扑历史主义”的视角和话语理论,而成为中国学术界前反思性阶段即仅仅消费、搬运后现代学术阶段的结束而进入反思性阶段的标志性著作。作者周宁以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出色的知识系谱化能力,有效地回答了“中国”和“中国形象”的问题在西方现代性以及东方主义话语谱系中是如何形成和被建构起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7.
赵炎才 《新疆社会科学》2008,101(3):116-121
清末民初伦理道德历史嬗变虽涉及面甚广,但主要体现为道德救世与伦理重构.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嬗变源于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晚清严峻社会现实的强烈呼唤、传统文化活力的自然外现、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东方近邻日本的刺激与启示、中外近代文化交流逐步深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8.
卢铁澎 《社会科学》2008,4(3):181-187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挪用西方现代主义历史观念,融入"民间文化形态"的叙述立场,疏离唯物史观,以历史相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为重释和重构历史的工具和归宿,表现为在历史叙事中对历史的泛化和内化的追求,颠覆和瓦解宏大叙事的历史及其历史意识,还原民间叙事的个人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9.
尚庆飞 《学术界》2008,(3):291-296
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所谓的"心理历史学派",在正统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历史分析框架之外,尝试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微观个性心理、性格结构以及宏观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毛泽东及其思想,试图通过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社会心理研究和个性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层面考察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个性心理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在介绍这一学派的研究背景、主要观点及其所在学界所遭遇的批评,充分肯定将这一方法引入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合理性的同时,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对这一学派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140.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及其哲学信仰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在突破传统唯物主义的实体宇宙本体论的科学主义路向的同时,亦超越了传统唯心主义纯粹先验性的神秘主义路向,从实践本体论的路向上开辟了一条从现实到未来、由实践到理想的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信仰性的全新的哲学本体论,当代人的生存实践尤其缺失这种哲学智慧的引领,故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及其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