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73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813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541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在全球化的"现代性"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发生着变化,人们试图或实际上已经把人文学科边缘化了,人文精神、人文素养逐渐在失去,反观中国与西方的人文传统,并非如此。重构人文学科和人文素养需要世界性、全球性的广阔视野,以跳跃的方式抓住几个时空连接点探讨下去。  相似文献   
182.
养敬亲长、慎终追远这一传统孝观念生发于人的情感本能,饱含人的功利考量,体现着人的自我超越.新形势下,传统孝文化内在的张力不断凸显.“事生”、“事死”和“孝治”为内容的传统孝观念遭遇家庭结构、个体意识、市场经济、生人社会等变化因素的消解.这种消解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危机,要求放弃家庭养老为主导的孝亲模式,让政府与社会组织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3.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52-152
李焦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943年重申群众路线并非是简单的重复与强调,而是立足于一个具体而特殊的政治语境。1937年的边区普选使"群众"的范畴大幅拓展,1940年的"三三制"使"干部"的背景愈发多元。同时,党员数量也在急速攀升。群众、干部、党员三者的外延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4.
文学的运动形态、理论形态和创作形态应似重构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三大板块”;在文学史的结构网络中文学运动形态可视为“史线”、理论形态视为“史魂”,而文学创作形态则是“史体”。  相似文献   
185.
近百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在理论上始终追求能有用于世,但实际情况是,古文论的研究很难为世所用。在所谓“今与古”相结合的道路上,不论是“以今释古”,还是“析古入今”,其基本立足点都是以今化古,而所谓“今”,实为“西”,归根到底实以西方的一套来消解和包容传统。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热潮中,必须在承续和运用中研究和发展中国古代文论。这就要首先承认传统文论是有生命力的;基点是立足在中国,以我化人;态度是积极、主动地去复兴、光大中国传统的理论;目标是要将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完善化、现代化、实用化,使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理论重新焕发出理论的青春。  相似文献   
186.
卡夫卡独特的语言观是造成其作品晦涩难懂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世界和人的存在的某些深层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把握和命名的;世界和存在的真理同语言对它们的命名是不相符的,在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语言的空位".卡夫卡试图通过其文学创作来填补这一鸿沟,由此开始了重铸语言、重构意义的努力.对旧的语言模式的不信任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而他的文学创作则刷新了人们对语言和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7.
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最具影响的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之一,萨特存在主义哲学首先启迪和深化了70年代末以来文学表现人生和自我的发展情状,特别是促进了"先锋派"文学"自我"表现的转型;其次,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标榜"新写实"、"新生代"和"晚生代"的一批作家先后登上文坛,他们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萨特话语的中国转化.由于时代氛围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80、90年代作家对萨特存在主义话语的文学解读和叙述方式有着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在萨特影响下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观念已经走向重构.  相似文献   
188.
关于"更好地理解"——以施莱尔马赫和伽达默尔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莱尔马赫提出解释学的任务是与文本的作者一样好甚至比他更好地理解他的话语。为此他主张通过"重构"使解释者与原作者处于同一层次,从而把握作者无意识保留的东西。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总是相互理解。他以解释学的处境、视域的融合阐明了解释者对文本的理解问题,提出与其说更好地理解,不如说不同理解。然而,既然在视域的融合中,解释者的视域起决定性作用,那一切理解也就是当代理解。  相似文献   
189.
可持续发展否定了人之主体性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把目前全球性的环境、生态、资源危机归罪于"人类中心论"和"人之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并认为解决危机的出路在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取消人的主体资格".这是不妥的.实际上,造成人类困境的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所张扬的那种"残缺"的主体性.可持续发展决不意味着一般地否定人的主体性,相反,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但是,这里弘扬的是一种健康的完善的主体性,而不是某种"残缺"的主体性.为此.应该在对近代西方哲学主体性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对人的主体性进行重构,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0.
关于高等院校(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构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会计信息系统类课程改革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和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从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重构会计信息系课程体系的原则,并提出了重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