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477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851.
古人默默抄书功不可没。抄本书可保存和流传珍贵典籍 ,补正缺失 ,尤其是精善抄本 ,价值更高 ,倍受学人珍爱  相似文献   
852.
古今名人读书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而且因人各异,精妙独到,别有意味。 为我所用读书法清代诗人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他还说:五经,二十一史,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材。由此可见,郑板桥强调的是读书求多是无用,而应当精选出自己有用的书,要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53.
《赵雨亭》画册,日前出版发行。该画册分10个章节,共收入各类珍贵照片420余幅,画册图文并茂,真实、全面地记录了赵雨亭的人生风雨历程,形象地表现了一位革命老同志崇高的品德和风范。捧读记录这位老共产党人漫漫征程的画册,犹如行进于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使人深为其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所折服,为其坦荡磊落的高尚情怀所景仰。  相似文献   
854.
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探讨了该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包括给学习者创造课堂语言习得环境,提供给学生合适难度的听读材料,加大学生的听和读的量,以提高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855.
有些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就像文中的画家,他最怀念的声音——雨声,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里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子、那座老屋,那时那地的雨声是他的挚爱,因为那是他人生美丽珍贵的精神家园,是他一生的追求所在。雨声自然成为他人生乐曲的主旋律,蕴含其中的是他挥之不去的至真至纯的浓烈情感……  相似文献   
856.
本文介绍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种方法:以观促读、以听促读、以乐促读、以写促读.  相似文献   
857.
《台湾社会生活文书专辑》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有关清代及日治时期台湾社会、历史、经济、民俗等方面的资料总集,但该书存在许多字、词、标点等方面的错误,因此需要对其再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858.
汉语中的多音字在日语中的发音主要是通过统一音读、区分训读来完成的.音读用来表示字的读音,训读用来表示字的含义和词性.与汉语不同,多音字在日语中的音读发音基本统一到同一个音,一方面是为了文字的简便认读,采取的人为的统一,另一方面,是汉语的语韵对日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59.
现代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堂使用何种策略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又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已培养起来较强的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听说写交际能力时可否以阅读为桥梁来促进学生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本文提出可以使用以读促听说写策略,并将对此策略进行理论可行性论证,希望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一种合乎学生实际,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60.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注释《说文解字》的权威性著作。段氏在注释《说文解字》时针对一些释语的构成特点,采取了“三字句”这种独特的训释体例。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从“三字句”概况和“三字句”的类型与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同时指出将“三字句”体例等同于“连篆读”的说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