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7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62篇
社会学   94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在中国现代文论建设中,“失语”现象时有发生,却不是主体;更为主流的是中西文论在遵循精神契合性、民族性、传统性基础上的“得语”。在20世纪的杜甫研究中,“人民性”“现实主义”“民胞物与”等概念的提出,显示出中国文论强大的生命力,是“得语”的明证。疗治“失语症”应该尊重中国文论建设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准确认清古代文论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定位,以及它在经历百年现代化历史进程之后的社会属性,较少掺杂民族主义情感,代之以学理性的分析,重新评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32.
从显性的谦虚原型效应的视角出发,以一般人所取得的成绩(成就)或贡献为中庸典型,可知存在隐性中庸原型效应,而且谦虚和中庸原型效应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所作的贡献或成绩越大,中庸典型性越小,就越倾向于使用谦虚典型性大的用语,反之亦然.在日常交际中,一般要遵循这种对应关系,才符合汉民族的中庸文化心理,言语才显得很得体.如果打破这种对应关系,就会引起言语上的不得体,甚至导致会话含义的产生.从中庸心理原型效应出发,可以归纳出谦虚用语的典型形式为"┐X".  相似文献   
33.
査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藏书处得树楼,所藏典籍丰富,有《得树楼杂抄》等相关古籍传世,且是一代名家读书收书的见证。得树楼兴衰史亦为査氏家族的浮沉写照,而得树楼藏书的收集和散佚也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34.
"化理论为方法"与"化理论为德性"一起,是冯契智慧说的核心命题.任何理论都内在地具有方法论功能.概念转化为方法是化理论为方法的逻辑依据.从辩证逻辑的角度考察,"化理论为方法"的过程为一个辩证思维推理的过程."推理"与"推行"是贯穿其中的两个基本环节.从方法论展开的角度考察,化理论为方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分析与综合的三个环节--开始、进展和目的.在作为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交互作用的人类认识过程中,化理论为方法和化理论为德性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越突显,化理论为方法的层次也就越高.德性的自证是化理论为方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5.
短信平台     
《人才瞭望》2014,(1):110-110
没有政府之手,资源闲置和经济减速,不可取。太多的政府之手,未来金融市场动荡,也不可取。突破以上两难困境,只能依靠政府改革,让市场的力量调动闲置资源。政府改革,少了不管用,多了短期内政治和经济秩序紊乱。此三难,核心便是政府和市场的平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6.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料清晰展现了表“能性”的“得”字由元代至清末逐渐语法化的过程:由实义动词到助动词,再到表能性半自由动词,最后完全虚化为能性助词,“得”经历了由实到渐虚再到虚这样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此外,该语料还表明:由元代至清末,表能性“V得/不得”式结构由盛渐衰,与此相反,“V得/不C”式能性述补结构和一些能性助动词的使用频率却逐渐增大,这种语法格式兴替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社会属性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37.
论述了语言的模糊性与得体性的关系。模糊语言是通过语境起作用的。语境或场合对模糊语言具有释义功能和制约功能。“信息量的切适度”与“人际意义的合意度”问题是语言得体性的两个方面。以实例分析了切适度与合意度通过模糊语言得以实现。语言的模糊性是实现语言得体性的手段或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8.
在大学课堂教学的课堂上,动画短片的创作应该有着异类思考方式和处理方法,用一种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思维,不仅在创意上面并且在全局上有一定的把控能力,而且要怀着局部固然重要,整体亦非等闲的理念来创作一部完整的动画短片,通过此课程来锻炼,因此美术教师不是教材的“权威的守护者”,而应该是一个创造者。  相似文献   
39.
朱熹十分重视治学过程中的自得,并对此有历经多年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朱子关于自得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自己之得、得之自身、自然而得之于己等多重意蕴。朱子主张的自得论是其一生研习圣贤之道的原则与方法,在其思想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0.
愿得一心人     
丁立梅 《中外书摘》2014,(9):107-108
我小娘娘迫切想要脱离我们那个大家庭,是在她十八九岁时。 那天,我去我奶奶的房里,找剪刀想裁纸装订练习簿。在针线箩里,无意中翻到我小娘娘的一本记事本,上面写着这样两句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