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230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632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赠答诗源于先秦时期,在汉代发展成熟,到了建安时期,由于社会、个人等因素,进入蔚然的勃兴时期。建安时期的赠答诗不仅在数目上有了客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建安赠答诗中,赠答主体在与赠答对象沟通思想感情的同时,抒发带有强烈主体色彩的个人感情,诗歌风格刚柔并济,呈现出慷慨悲凉之美。  相似文献   
12.
如果将中国美学的研究置于一个立体的结构中,那么不仅哲学的、美学的、作品的层面这三者不可或缺、交互证明、失之则偏,而且如下几种理论也需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礼乐论、宇宙论、自然论、才性论、意境论、理气论、心性论、身心论与生命论。本文所要探讨的意境论是这诸多理论中特别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1):127-130
张秀亚是台湾著名作家。她偏爱大自然,一方面借助大自然的客观景物抒发幽微的情感,另一方面又承继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以有情之眼观物,从中体悟哲思;她以诗的哀愁征服生命的哀愁,从苦难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在生活的缺口处奏出了最美的音乐;她的诗简洁明净,对音乐性以及审美韵味等层面的艺术探索使其诗歌达到了空灵飘逸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刘叶青 《中华魂》2014,(15):F0003-F0003
刘持庆,山东淄博市博山人。1940年生,1957年参军入伍,两年后调入北京,供职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现为军事博物馆书画院专职画家。刘持庆在绘画艺术上写意花鸟,兼习山水画创作,尤以画写意葡萄著称。他所作之写意葡萄,珠圆玉涧,晶莹可爱。在掌握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形成了清丽典雅、流畅自如、内涵蕴藉、诗情画意的鲜明风格。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军内和全国书画展,被众多博物馆、纪念馆收藏。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博物馆,美术馆也争相收藏。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散文以其感慨淋漓、纡徐往复、一唱三叹的"六一风神"著称于世,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多元灵活表达方式也是构成其"风神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文中不论序、记、墓志碑表还是史论与史传等,都能自如灵巧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以叙为议,或以议为叙,或夹叙夹议,或议论兼抒情,或叙事并感慨,或叙事中带悲慨以发议论,或叙、议、情水乳不分,如此等等,都离不开对司马迁《史记》的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6.
"适"作为一种审美愉悦的范畴,是中国人追求生命的自我超越与完善的生动体现。这种愉悦观在《庄子》中被最终确定下来,并按照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分为"适人之适"、"自适其适"、"忘适之适"。这些不同层次的愉悦观深刻影响了历代文人的创作,使中国文学呈现出从具有生理与伦理倾向的一般抒情境界,到抛弃生理欲望与功名利禄的自由抒情境界,最...  相似文献   
17.
victoria 《北京纪事》2014,(4):105-106
正"情融山河,意溢草木",这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先生评价郭钟永作品时说的。郭钟永教授,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画家,学者,美术教育家,号风流墨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领军艺术家。韩国现代美术人协会招待作家,北京联合大学艺术教育学科负责人。海南同和  相似文献   
18.
黄镧,女,生于1962年,吉林省长未市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绘画系国画专业副教授。擅长国画写意人物和花鸟画。现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何旭,女,生于1978年,吉林白山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美术学)硕士,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绘画系讲师,吉林省美  相似文献   
19.
古今公文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现代公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而古代公文则以议论、抒情为主。造成古今公文表达方式差异的原因很多,涉及到政治制度、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以及公文写作者自身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至今鲜有人对莎士比亚第一首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情况作充分考证和研究。抗战时期,曹鸿昭的译文注重诗歌的形式艺术和读者的理解程度;建国初期,方平的译文除忠实于原文外,具有浓厚的"战争"和"政治"色彩;20世纪60年代,梁实秋在台湾出版的译文讲求"信息的对等";"文革"结束前后,张若谷的译文在语言显示出典雅的特征;20世纪末期,曹明伦的译文具有整齐和押韵的特点。在纵向梳理该诗翻译历程的同时,重点讨论各单行本的翻译特点和时代特质,横向比较了多种译文的语言艺术特色,由此廓清莎翁第一首长诗在中国的翻译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