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230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632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普实克看来,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性特征既受到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的现代发展。西方浪漫主义抒情传统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中国古典文学抒情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感时忧国的思想情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抒情性融合了中西抒情传统,内涵更为复杂。由此,普实克不仅细致分析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与欧洲浪漫主义抒情传统的不同,展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独特性,而且深刻把握了中国现代抒情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2.
西南巨儒郑珍的女儿郑淑昭受其父影响,亦长于诗歌创作,今存诗集《树萱背遗诗》56首.郑淑昭虽存诗不多,但诗歌内容很丰富,亦有较高艺术水准.作为女人,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她的诗歌情感丰富、细腻而感人,她擅于借景抒情,善于创造抒情氛围以抒情,擅于运用各种创作手法,因而她的诗歌既感情意切,动人心弦,又富于韵味,耐人咀嚼.  相似文献   
103.
油画艺术起源于西方,是西方绘画史中主体的绘画方式,其在创作技术和材料工艺等诸方面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本土风格。我国乡土油画集西方艺术与东方思想于大成,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油画艺术精髓的同时,注入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思维理念和写意精髓,进而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油画作品,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本文以中国乡土油画为根本出发点,对乡土油画的写意性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对影响其写意性的因素和意义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4.
现代岩彩画由于太倚依赖重来自日本的技法和现代构成而缺乏中国绘画精神,也因此阻碍其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认识岩彩画与中国绘画的承继关系入手,分析了岩彩画和写意精神结合的可能性并提出融会写意精神和技法重组这两大要素的“岩彩写意画”概念。在此基础上,又从实践出发来谈到了岩彩画与写意精神的具体结合及岩彩写意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5.
在一般文学史或赋史研究著作中,对汉赋发展的描述常以骚体赋、大赋和抒情小赋为顺序展开,然而这并不符合汉赋发展的实际。因为东汉末年的抒情小赋与西汉初年的骚体赋可以说是汉代抒情言志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而与抒发“士不遇”情结的抒情言志赋一样,苑猎京都大赋和咏物赋在汉代也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发展线索。而且赋家常选择不同的体式表达不同的情感需要。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以上三种汉赋体式的类别流变过程逐一进行区分和细究,即以汉赋三种体式的类别流变来描述汉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韩愈是司马迁之后最大的散文家。他领导古文运动,不仅有意识地在散文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潜心致力于散文创作实践,写出了许多典范性的散文作品。本文从对韩愈的典范散文的分析来谈韩愈在散文创作中是如何文道与如何抒情的。  相似文献   
107.
当一个人过度“沉溺”于往事,就不可能激情瞩目于未来,更不会钟情于现实而重铸或重塑全新的精神品格。所以,一个人是否真的持存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该舍当舍、当存必存,关系着能否创造生命中笑越百峰的超越气象和自省、自足的生存意境。诗人郑道远以他的叙事抒情长诗《沉溺》  相似文献   
108.
檀歌 《兰州学刊》2004,(3):257-258
去年夏,我在京读到了姚文仓同志的诗集《行吟集》,感到这是一部激情澎湃,诗味浓郁,充满时代气息又极具审美价值的诗歌力作。《行吟集》收录了作者4 7年的诗作35 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格调高亢,是作者多年诗思的总汇和心血的结晶,是真情的倾诉和抒发,是一曲饱含深情,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响亮颂歌。文仓同志身为领导干部,在长期繁忙的政务工作中,勤学慎思,笔耕不辍,在为官、做人、治学上都有建树,作为“诗词余事”的诗歌创作亦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确实可喜可贺。(一)一位伟大诗人说过:诗不是三段论,而是活的激情。诗要有感而发,诗应有…  相似文献   
109.
施笃姆是自五四以来在中国最受喜爱、最富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小说名家的郁达夫,对于施笃姆就满怀着崇敬之情。他不仅曾致力于介绍施笃姆,而且在创作中多方面地接受了施笃姆的影响。特别是施笃姆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对于“故乡的悲思”及其“带写实风的浪漫派的艺术”,更在郁达夫的小说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0.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