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73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11篇 |
人才学 | 35篇 |
丛书文集 | 1991篇 |
理论方法论 | 275篇 |
综合类 | 3946篇 |
社会学 | 262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258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273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237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288篇 |
2014年 | 399篇 |
2013年 | 351篇 |
2012年 | 391篇 |
2011年 | 415篇 |
2010年 | 441篇 |
2009年 | 378篇 |
2008年 | 453篇 |
2007年 | 387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88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187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自王国维提出“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以来,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不同,至今争论不断。从中西文化融汇的角度去梳理这段色彩斑驳的学术历史,对于深化当前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性别间因话语差异导致的误会屡屡发生,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就是当事人也把因话语误会造成的心理的伤害当作瞬时的话不投机或性格不和而不以为意.笔者试图借用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研究的成果,分析性别话语背后的性别心理、特定的价值观、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化适应、家庭性别话语的再次定型或改变等对性别话语的影响,希望能在减少跨性别交际中的误会方面作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3.
“新闻话语”作为一种社会话语,是新闻传播者与社会、公众、事件以及这些要素共同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相互沟通、对话所形成的意义建构物。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态,是当下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不断地相互冲突,经过积淀以后形成的人类思想的“陈述整体”。在现代社会里,中心话语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是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的传播力,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是凝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精神力量。而“平民话语”所代表的大众文化既是主流文化的营养源泉,又是主流文化的异化力量。如何正确处理好“平民话语”与“中心话语”的关系.是建构当代社会话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论述话语幽默是人类交际活动巾重要的语言现象,它既是人们行使其他青外之力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5.
中国近现代启蒙主要是知识和思想的普及.自洋务运动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经过启蒙,中国在输入和接受西方现代知识并融合中国传统知识精华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知识谱系,从而整体性地置换了传统的四部之学.在启蒙作为知识谱系建构的意义上,中国近现代启蒙具有强烈的知识性,在知识性的意义上具有理性.启蒙从根本上是一种话语,作为话语,它是思想形态,但这并不是说启蒙与社会实践无关,恰恰相反,启蒙话语与一般哲学思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是玄思性的,不是抽象问题的抽象思考,而是指向实践,始终与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从而具有实践意向. 相似文献
86.
"诗可以观"是儒家对<诗>之功能的经典阐释,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家在时代语境下运用"观"之诗学理论建构起了自己的小说观念,以适应小说传播的需要.志怪小说观念建构根植于儒家尚"学"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87.
西方“他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身份探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一方面从知识生产-话语竞争的自由空间汲取了诸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学术独立和批判精神等现代知识分子言说和身体建构的资源,但另一个方面则直接继承了传统"士"的教化者身份资源,借道德思想文化的正当性召唤来寻求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根本解决".这样,他们把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和批判精神等理解为一种道德精神,而不是把它们理解为现代知识生产一话语竞争的自由空间的社会制度安排,他们对"根本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启蒙"设定,也就主要不是勇敢使用理性的知识论启蒙,而是教化式的道德启蒙,将"致良知"凌驾于理性知识之上.危及中国现代"启蒙"的并非"救亡",而是其内在的"教化"理路.20世纪中国文化言说者的身份与西方文化言说者的身份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牧师话语"与"立法者话语"之间的差异,他们之间的话语竞争主要是"牧师话语"与"立法者话语"之间的竞争.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自身言说长久地笼罩于西方"话语霸权"的辖制之中. 相似文献
88.
朝鲜语指示词在实际语言运用当中不仅有指示功能,还有话语标记功能。在朝鲜语当中具有话语标记功能的指示词有“ュ”类和“ ”类,作为话语标记的指示词,它们在句中不做句法成分,不表示命题意义,只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89.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欧阳友权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3):21-26
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即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和网络对诗学的后现代价值解构,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耦合方式。前者表现为:网络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祛魅"模式,浸润着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网络文学的消解中心话语模式,坚守了后现代的边缘姿态;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化理念与网络文学无深度的游戏规则之间,也有着文化逻辑的同构与并置性。后者则表现为:网络化的欲望写作以自况性展示价值替代诗学深度的膜拜价值;网络对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演绎如游艺化、超媒体、超文本、链接修辞等,造成了对宏大叙事的能指飘浮和理性逻各斯的消解;网络作品对文字书写的淡化和对图像感觉的强化,抽空了艺术审美体验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90.
薛朝晖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3,(3):64-65
"背景是北方民居常见的暖色花布,花纹画得很细致。一个赤裸女人,用香艳的身子裹住黑色大猫,细部的关节被省略了,躯体顺应着动作,扭转成欢愉的线条。猫被赋予了人的属性,像偷欢的小伙,抱着女人,回头张望。女人的肤色很肉感,暗示出扩张的欲念,显然,这只猫让她倾注身心,但女人的眼神却惊疑地扫向四周,仿佛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这只猫以外,其它一切都难以信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