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3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06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576篇
社会学   108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中原地区,一些回汉村庄结成数百年不渝、情同手足的友好关系,民间称之为"社亲".仁义、感恩、重诺、守信等传统美德是这种关系的道德基础,仪式化的情谊交流方式以及平等、宽容、相互尊重的文化理念是这种关系的保证.回汉村庄的这种情谊扎根在传统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不可忽略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2.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43.
本文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京津地区外文报纸从北洋军阀统治晚期到南京政府统一全国初期被层层挤压、无法立足的衰落过程,并对后期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打击外报的缘由、手段,以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外报的衰落标志着中国民族报业逐步摆脱外国势力,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4.
45.
阳勇 《东岳论丛》2022,(9):168-177
长征中《红星》报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巩固部队工作。《红星》报及时要求加紧反逃亡斗争以巩固部队,突出强调巩固长征中的“扩红”成果以巩固部队,持续推进消灭掉队落伍现象以巩固部队。《红星》报对巩固部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对中央红军巩固部队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和积极推动作用,有效巩固了部队,保持了部队的战斗力,从而为中央红军最终取得伟大长征的光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6.
《二月二十七日郊劳出征将军兆惠、富德及诸将士礼成纪事诗碑》简称《京县郊南亲劳军碑》,是清朝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于良乡建立的御中的制石碑。碑文以汉、满、蒙古、察合台文四种文字合璧书写。通过对四种文字比较发现,碑文满文译自汉文,蒙古文译自满文,而察合台文则是翻译蒙古文而形成的。《京县郊南亲劳军碑》真实反映了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朝出兵西域,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之乱,进而一统天山南北这一重大事件。从碑文中汉文、察合台文比较的视角,可以窥见清王朝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国闻报》是严复、夏曾佑、王修植等在津创办的维新报刊,其宗旨就是呼吁变法。百日维新期间《国闻报》曾紧随康梁,为其变法摇旗呐喊。戊戌政变发生后,《国闻报》呼吁变法的宗旨虽然一以贯之,但为了应对政变后复杂的时局,其报道策略与内容却几经调整。政变之初,为了免遭株连,《国闻报》及时与"康党"划清界限,并寄希望于慈禧太后继续新政。然而,随着清廷继续新政的承诺化为泡影,《国闻报》一改政变之初与"康党"划清界限的做法,对"康党"给予同情,并公然为"康党"辩护。《国闻报》的这一转向正是清廷政变后复旧、株连造成的恶果,而《国闻报》与清廷关系由合到离的转变也是当时诸多趋新士人与清廷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8.
自伊核协议全面达成以来,美国与以色列在对待伊朗核问题方面出现了多次的摩擦与不合。随着2015年9月美国民主党在参议院成功阻止共和党提出的否决伊核协议的决议案,该协议在美国国会已实现了通关。这一外交举动可以看作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适时调整。伊核协议达成后,巴以问题将可能继续成为中东议题的热点。而美以两国围绕上述问题发生的分歧也反映了美国与以色列两国在中东地区不同战略利益的诉求。"后伊核协议时代"美以特殊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而其中美国犹太人与国内基督教右翼等亲以势力与美以两国的关系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49.
因果报应是佛教主要教义之一,它于东汉末年随佛学东渐,登陆中土,与中国固有的因果报应意识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报应观。这种新型的观念逐渐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至唐代,在唐人小说中出现了人世、冥间、畜道及天界四种主要的报应模式,影响波及后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