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驯芬 《老人世界》2013,(12):45-45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文学家富有幽默感,会使其作品趣味无穷;演说家富有幽默感,会使听众笑声不断;企业家富有幽默感,会使下属感到亲切;教育家富有幽默感,  相似文献   
92.
聚焦于晚清改革史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梳理商战舆论的萌芽、展开和形成,分析其本土化、操作化以及合法化的建构历程,并以此为视角,考察推动该舆论形成的近代公共报人在这场政治经济改革中的角色、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93.
《东西南北》2012,(16):32-33
曹植,字子建,史称陈思王,192年约10月15日生,安徽亳州人,历任正地市级的平原侯、临茁侯,副省部级的中郎将,少将军衔的征虏将军,副国家级的陈王。曹植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才高八斗”的成语由此而来。曹植的代表作品有《白马篇》、《洛神赋》、《七步诗》等。  相似文献   
94.
李革新 《中华魂》2014,(7):29-31
2012年10月,笔者曾就河北《社会科学论坛》201 1年第4期所载南开大学文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于宁志的《"红色文艺"的困境》一文,在《中华魂》杂志《忘年交书简》栏目,对于于文否定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问题作了批驳。在此之前,笔者也曾对《社会科学论坛》发表此类文章,提过批评意见,但该刊编辑部给我的回答却不无调侃地说:"李老言重了,  相似文献   
95.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自儋州回京,途经吉州参观了吉州窑,在永和镇清都观盘桓,谢道士邀他进一家酒店用膳。餐毕,店主笑着问他:"饭菜合不合口味?"苏轼提笔在壁上写  相似文献   
9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同时,陶渊明又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所倡导的无君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试图从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研究其无君思想.  相似文献   
97.
阮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富特色的思想家、文学家之一.他生不逢时,抱负无从施展,在残酷的政治清洗与身家毁灭中,他矛盾重重,表面狂放不羁、任情放达,内心却痛苦不堪、恐惧忧虑.其人生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态度上"心"与"迹"的矛盾;二是思想形态上"儒"与"道"的矛盾;三是行为方式上"狂"与"慎"的矛盾.  相似文献   
98.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编委:时逢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创刊25周年之际,我们各位老学报人济济一堂,畅谈25年来我院学报的发展和办刊经验。从老一代领导关心学报的发展和建设,到今天仍在关心学报发展的各位领导和老师,都为我院学报的发展和建设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为学报  相似文献   
99.
云南大理地区的山川灵淑之气孕育出浪穹何氏家族、剑川赵氏家族、太和杨氏家族、赵州龚氏家族、太和赵氏家族、赵州师氏家族、赵州赵氏家族、剑川张氏家族、鹤庆李氏家族等九个对云南地方文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力的白族文学家族。文章试从九个家族的诗文作品存佚情况、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以及对唐诗的接受等方面全面考察这九个文学家族的诗歌创作成就,归纳其独特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00.
写材料、做文章,俗称“爬格子”。本来,“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清文学家张潮语),写文章是颇令人心手两悦、宁静充实,有助修身养性、怡情益智的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写文章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但问题在于“此文章”不同于“彼文章”。在机关单位从事文字材料工作,讲究领会领导的思想和工作意图、把握方方面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