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249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545篇
社会学   93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校报只有不断挖掘纸媒优势,巩固传统地位,打造融纸媒、电子报、手机报为一体的"大校报"格局,推进"报网融合",探索校报之间、校报与社会报纸之间的协作之道,方能确保并彰显其在高校媒体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2.
《远东报》是晚清东北地区最早的中文报纸,其“文苑”专栏所刊载的大量文学作品,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当时主持《远东报》笔政的乃是南社诗人张素,他以“婴”或“婴公”为笔名,在《远东报》上刊发了他的长篇小说《最新之儒林外史》和若干诗词作品。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丰富了我们对这位南社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南京市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是为推行审批代办制而成立的专门机构.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机关“正服务”活动的十项重点措施之一,它成立于2009年9月.其成员南市委组织部每年从市级机关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  相似文献   
54.
鲁迅逝世以后,《益世报》充当了北方作家纪念鲁迅的重要场所,发表了大量的纪念文章及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分别从战士的鲁迅、非战士的鲁迅、值得捍卫的鲁迅几个角度对鲁迅展开认知,彼此连接,共同建构了一个完整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55.
新闻策划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宏观的概括性,还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文章以地方报<武进日报>推出的"武报记者环湖行"大型新闻实践活动,来阐述新闻策划在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应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总结了<武进日报>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即:必须注重"三贴近",从宏观着眼,由微观入手,通过"钻进去"与"跳出来"的一唱三叹、举一反三的举措进行策划,以增强地区报纸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相似文献   
56.
在《伤逝》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涓生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他用传统赋予的话语霸权遮蔽着另一主人公子君的言说,为了还原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必须拨开涓生文本中叙述和抒情的迷雾,走进子君真实的内心世界,并回到历史的现场,探寻《伤逝》爱情悲剧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57.
在数字化冲击下,报纸的价值正发生转移。当我们认定数字报将成为未来报业市场的生存景观时,必须质问:纸质媒体在数字化时代何去何从?它将以何种生存形态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点来延续生命力?在数字化的一路高歌中,有必要对纸质媒体的未来生存找到新的理论阐释。本文从价值论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报纸(纸质媒体)核心价值回归是使其成为舆论性媒介的精英报,同时对其现实营运进行了简单推论,以期对报业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变革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58.
以1900年2月梁启超揭橥诗界革命旗帜的《汗漫录》发表为界,前后期《清议报》诗歌发生了显著变化。前期以康有为、谭嗣同为压阵大将,后期以梁启超、蒋智由、毋暇、邱炜萲、丘逢甲、高旭等为骨干力量。《清议报》诗歌在题材题旨上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炽烈的救亡启蒙情怀、深挚的忧国忧民情结和夺目的革新图强思想光芒,大量诗篇宣扬了平权、共主、独立、自由、民权、女权等近代启蒙观念,乃至倡导破坏、暗杀、扑满、反帝等民族革命思想主张。形式方面,既重视篇幅较长、容量更大、诗体更为解放、语言通俗易懂的歌行体和歌诗,又注意保留"古风格",使其不失为"诗人之诗"。较诸戊戌前的"新学诗"试验,《清议报》诗歌虽大量使用"新名词",但已无晦涩难懂之病;此前"新学诗"中大量出现的宗教性"新名词",逐渐为反映西洋近代政教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新名词"所取代。  相似文献   
59.
老子的治国思想是《道德经》一书的重要内容,老子之所以醉心于作为"天地根"、"天下母"、"玄之又玄"的"道"的"构造",无非是为"君人""应该如此"、"何以如此"提供一种无可辩驳的、形而上的根据。《道德经》全书充满着浓厚的"以天占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味道,它的治国智慧包括"君人"特质、无为之术、大国之道、人类美景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0.
赵伟 《东方论坛》2014,(4):31-40
明代严苛、暴虐的政治生态,使得士大夫政治文化出现了与宋代不同的状况。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士大夫,认识到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无法实现"得君行道"的上行路线,开始转向"觉民行道"的下行路线,这既是王阳明思想的转变,也是明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转变。在传统的皇权制度政治结构和政治理念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士大夫们很难放弃"得君行道"的路线。王阳明之后,士大夫在民间从事讲学活动以求觉民行道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得君行道"的上行路线,其中的王龙溪和焦竑颇具有代表性。明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觉民行道"的下行路线与"得君行道"上行路线的并存,是明代士大夫适应惨烈的政治生态而被逼发出来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