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2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7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65篇 |
人才学 | 25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69篇 |
理论方法论 | 85篇 |
综合类 | 950篇 |
社会学 | 392篇 |
统计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145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黄忠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8(1):78-81
荀子的天人关系现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石,学术界对此的看法和评价也多有分歧.从天的涵义、明于天人之分、知天与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对荀子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相似文献
83.
孙宏法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
新闻策划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宏观的概括性,还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文章以地方报<武进日报>推出的"武报记者环湖行"大型新闻实践活动,来阐述新闻策划在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应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总结了<武进日报>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即:必须注重"三贴近",从宏观着眼,由微观入手,通过"钻进去"与"跳出来"的一唱三叹、举一反三的举措进行策划,以增强地区报纸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相似文献
84.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居民服务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有力保证。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绿洲路街道双河社区举行了“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启动仪式,100余位在职党员到场参加。社区书记马维佳同志在启动仪式上就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目的及意义等进行了发言,同时要求社区做好宣传和管理工作。随后,进行了授旗仪式,参会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相似文献
85.
86.
吴昭谦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3):4-9
"天"的观念对于中国上自君王下及黎民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古人对"天"的阐述,力图以全新的科学哲学概念对现代"天"的本质属性作新的概括,开拓对于"天"及"天人合一"社会结构探索的展望. 相似文献
87.
本文首先讨论了进出口伪报的定义和估算方法,并使用世界进出口价格指数估算了1982—2005年我国的进出口伪报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估算结果和分析表明,我国通过进出口伪报的BOP表外资本外逃在我国资本外逃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我国进口高报一直保持负值。这说明我国进出口伪报是资本外逃的重要渠道,并且长期存在进口低报以逃避关税的走私违法行为,同时进口低报的非法资本流入也是2005年经常项目巨额顺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88.
吴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3):6-9
《异苑》、《述异记》等志怪小说讲述了六朝天师道如何对民间鬼神祭祀进行“伐庙杀鬼”、毁弃“鬼物”的故事,故事背后透露出天师道的教义信息。在另外一些故事中,佛教却是通过夺取地方俗庙的庙产扩张了佛寺。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天师道是通过把地方基层社神纳入道教神谱进行收编,而佛教却对地方社神与社庙进行“伐社”,这两种迥异做法凸显了两种宗教进入地方社会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89.
道教"洞天福地"之"总仙洞天"华山,有风景点"棋石",传为汉朝时仙人下棋的"博台",后又出现高道陈抟与"潜龙"赵匡胤赌华山的传说,而被民间视为道教故事。此故事当编造于明朝中叶。对多神崇拜的中国道教之敬畏,为其发生的宇宙观基因,而盛世皇帝的崇道与逸乐为其发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90.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一剧以克劳狄奥与朱丽叶的婚前私通为主要伦理线,展示了维也纳法治下个人私通和公共淫乱两类人的跌宕命运,着重探讨了维也纳城的伦理混乱,以及在主政者的伦理秩序重构中个人私通者由悲而喜和公共淫乱者由喜而悲的命运转向,旨在指出在西方前现代社会中,对基督教伦理规范的认同与否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转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