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性条件下的大众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大众旅游与现代性的关系,认为大众旅游得以出现有赖于现代性为其提供条件;与此同时,现代性也赋予了大众旅游一些基本特征,为旅游者带来了不同于前现代条件下的体验。文章还研究了现代性条件下大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对萧红小说的评价经历了"左"摇"右"摆的波动历程。但无论如何评说萧红的小说实绩,研究者大多囿于这样的思路:将萧红小说放置在文学史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潮中进行评价。事实上,萧红对任何主流思潮都保持了警惕和疏离。本文试图选取思潮史视角,思考萧红小说如何与为何与主流思潮由介入到抽离,从而,在文学史视野下对萧红小说的整体意义进行重评。  相似文献   
3.
崔云忠 《东方论坛》2022,(4):129-141
介词只具有语法意义,不具备词汇意义,其语义性质需要根据介词结构中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定。介词的语义以网络状、层次性分布。每一个网络节点可看作一个概念。介词语义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每一级语义均处于相应的节点上,各节点又以其共性特征与上一级语义相联系,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系统,即介词语义层次网络。介词的每一语义特征都会出现在网络层次模型中的固定位置。根据网络节点激活情况,语义漂白、语义泛化是汉语介词语法化的主要机制。语法化项的源义是判断介词语义的重要参照项。从介词语义层次网络模型可以观察介词语义的层次分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语言学者在引进、介绍语法化理论的同时,也从语法化演变途径、语法化机制、语法化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汉语语法化现象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研究视角与方法从语言孤立现象到语言系统的宏观背景、从汉语的语法结构到语用功能、从汉语本体到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有了全面的更新.但是汉语语法化现象与印欧语语法相比,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濡化机制是完成党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濡化机制的路径选择包括推进理论创新、实施科学灌输、营造舆论强势、完善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音节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仅次于双音节词,由于成分多元、结构复杂,往往更能显示方言构词的个性。丹阳方言的三音节词不仅构词方式独特,而且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的分布上具有强烈的极性倾向。文章立足于丹阳方言三音节词的构词特征,并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部机制作了适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轨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海燕 《理论界》2008,(8):231-232
本文总结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高度相关规律,提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同轨化机制,并据此提出了这一机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职务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可分为内化机制、外化机制和内外化机制。每个机制的过程、方式和原理各不相同。在内化机制中,行为人的世界观起了决定作用;在外化机制中,职务犯罪动机和犯罪人格是职务犯罪心理的实质内容;在内外化机制中,职务犯罪心理主要呈现两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余承法新著《全译求化机制论——基于钱锺书“化境”译论与译艺的考察》是对钱锺书“化境”翻译思想的准确诠释、合理转化和系统重构,其建构的全译求化机制体系展示出严密的逻辑理路与不懈的探索精神。作者先从“全译”与“化境”概念出发,定位全译求化的关键问题,聚焦完整、客观、可操作、能验证的全译求化机制体系,进而建构“化境”理论体系,完成对“化境”传统译论的当代诠释与创新转化。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是一项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与管理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建设亟需健全完善和创新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机制、主管部门与主责部门协同作用机制、申请审批与监督问责环环相扣机制、舆情监管监控与应急报告机制、显性引导与隐性渗透交互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