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10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1027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在以往的研究中,作者不厌其烦地申明,马克思的哲学学说不是"唯物主义"哲学,而是一种"新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自谓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或"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时下,作者仍坚持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内化为其"以人为本"的"国际人道主义"哲学观.作者还对同仁的批评作了回复.  相似文献   
112.
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企业中"人"要求地不断提高.相应地,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但是各国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性,具有代表性的是文化的四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度与女性度.如何结合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和霍夫斯坦特的文化四维度理论,构建不同文化之下企业人本主义管理政策选择模型就是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3.
本文通过对尼采的"透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对待传统哲学问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标志哲学革命方面的共同意义.  相似文献   
114.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撷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核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教育学流派,这一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身心和情感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入手,指出高职学校实施学生“三自”实践的必要性及其自律性、自主性、创新性等3个特征。重点阐述了“三自”模式的3个实践策略,同时对“三自”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6.
《看虹录》、《摘星录》等是沈从文 40年代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藉着和声作曲方法表达一种“向虚空凝眸”的抽象印象,探索生命的神与美。沈从文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在抽象思索的热情中重新给人好好地作一番诠释, 创造一种与过去情感十分相近的诗,以使生命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117.
《水云》是沈从文著作中一个最为特殊的文本, 它从哲理性、美学性高度,借助心灵独白或自我对白的方式, 对自己的审美追求作了重要表达。在生命中“偶然”向如虹如星的接触中, 激起“情感”的燃烧, 用“抽象抒情、绪体操”将这种燃烧化成作品--《水云》的这种“偶然+ 情感”模式正是沈从文的“人学”模式和“创作模式”, 认识这一模式,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沈从文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8.
技术对象审美化是技术关联时代美学的最新走向。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对技术对象审美化的条件、特点以及技术对象审美化所蕴涵的人本主义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一理论探索对我们的美学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9.
阿喀琉斯是《伊里亚特》情节展开的中心,他的复杂性格──个人独立意志,对个人荣誉的追求,对命运、神祗的敬畏及充满人情味的慈悲情怀,体现了荷马史诗时期的人本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0.
基于“先知先觉”的英雄史观的思维模式,孟子简单地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在义利关系问题上使用双重标准,要求统治者“先义后利”而民众“先利后义”,将动机和效果割裂开来,无视义寓于利﹑利寓于义的道理。孔孟仁政的实质是人治,其理论出发点是抽象人性论(“性善论”),在政治实践上必然导致专制主义。人治的出路在于法治。只有在当今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下,才有可能展现孟子义利观的本真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