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9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93篇
管理学   468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826篇
理论方法论   158篇
综合类   1968篇
社会学   182篇
统计学   25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变自身功能构式的有机系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系统运动中,社会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总体性,这就是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在一个历史时期中,决定了整个社会定在和社会运动的物质生产中,总有一种方式发生的“怎样生产”的物质生产构序占据决定性地位,它的社会先验地位和影响超越其他生产活动且规定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性质。由此,马克思就不再将资产阶级社会当作一个孤立的生产方式,也不将资本看作一个纯粹的生产关系,而是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探索这一新的生产关系是如何成为复杂社会定在和关系结构中统治性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22.
张一兵 《中州学刊》2022,(3):117-130+2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认识到,作为社会有机体系统中居统治地位的资本,像普照的光,克服任何阻碍它前进的障碍,消灭原始的生产方式和一切不能进入商业交换关系的社会定在,使所有社会定在都从属于自己。在资本的生产方式中,打破了人对自然的崇拜,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开辟了全面占有自然界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新世界,也大大地拓展了人的社会存在空间。正是在资本创造的对自然界的普遍占有和对社会联系的普遍占有中,资本自身正在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3.
谢晖 《浙江社会科学》2022,(8):34-46+157
预期性是法律的基本属性。法律预期性包含了法律内蕴的满足人们对其行为进行预测的条件和法律运行中对法律内蕴的预期条件之运用。法律预期性虽然与法律的预测性、期待可能性以及确定或安定性相关,但并不相同。法律的普遍调整性决定了法律时间预期、法律空间预期和法律关系预期。法律的拟制性在本质上是种“拟制预期”,并进而运用拟制的基本方式——类型化技术,对规范、调整和归责在法律上作出类型化处理,来拟制法律预期的内容、技术和后果。日常生活中普罗大众的法律预期,是法律经验预期;例外状态(情形)下法律精英主体的法律预期,是法律逻辑预期。  相似文献   
124.
名义负利率政策是日本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日本名义负利率政策为研究对象,先引入IS—Phillips模型构建名义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再运用TVP—SV—VAR模型检验名义负利率政策传导多渠道的效果。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名义负利率对汇率影响不显著,对其他中间变量产生短期影响;在最终变量上,名义负利率通过信贷对通货膨胀影响显著,通过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通过资产价格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内较显著,但持续时间有限。因此,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与传导渠道的通畅性密切相关,同时需要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25.
在本世纪末和 2 1世纪初国家提出并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对西藏经济的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目前这一机遇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作用还只是潜在的。要把巨大发展机遇的潜在促进作用转化为现实 ,实现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力争使西藏人民早日进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进一步扩大西藏的开放。一、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要性区域经济学认为 ,一定区域承载的经济元素量是有限的 ,仅仅依赖本区域的市场、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 ,虽然可能取得一定的增长 ,但其增长势头难以持久 ,…  相似文献   
126.
在西部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 ,基础设施落后 ,资金严重短缺的条件下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需要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本文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行政推动特殊性的基础上 ,就行政推动的途径以及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7.
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学思考,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需要全面实行大推动战略,并对“大推动”的主要方面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大开放和多种生产要素大引进,以体制创新促进西部经济素质的提高等,进行了颇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8.
基督教在华早期医疗事业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34———1887年是近代基督教医疗事业在中国的早期发展阶段。这一事业之所以在近代中国产生,与基督教的宗教本质、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中国的医疗卫生、生活环境、西方社会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中西社会交互作用的产物。早期教会医疗事业以1860年为界,分为初创时期和初步发展时期。教会医疗事业的早期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梁碧莹 《学术研究》2000,2(10):93-9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在华分别打着“特殊利益”和“门户开放”的旗号,夺取在华的利益。1917年11月,双方就中国问题签订了《蓝辛—石井协定》,以出卖中国、牺牲中国的利益作为代价,达到美日关系缓解的目的。北京政府外交部强烈抗议美日出卖中国的行径,声明“中国政府不因他国文书互认,有所拘束”。中国舆论指责协定对中国主权的干涉,普遍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对自称为中国“好友”的美国也深感失望。  相似文献   
130.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问题,是宪法学、政治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正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于贯彻实施宪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涵义我国宪法中没有“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用语。我国目前的宪法学、政治学理论研究中也未把“根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来阐释。“根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概念、用语,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目前较为流行的提法中出现、使用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