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51篇 |
理论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178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魏恩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131-134
唯一神教思想是盖斯凯尔夫人思想意识中的重要一维.唯一神教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心理经验,影响着她的情感世界,也影响着她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这种心理经验与意识组成了一种个人特有的心理基础,存在于她所刻画的男性形象上.盖斯凯尔夫人的理想男性形象明显具有唯一神教所倡导的理想品质,比如理性、高尚、宽容、乐观、相信科学等.她还塑造出与英国维多利亚传统文化不同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性化的完美父性. 相似文献
112.
李晓梅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
德.瑞那夫人和蘩漪是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渴望爱情,但追求爱情的内心世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最终一个拥有了爱,一个失去了爱。她们的爱情经历带给读者的审美启示是深远的。本文通过她们的结局告诉我们,爱就象手中握的沙,你握的越紧,它流失的越快。 相似文献
113.
《比兹利夫人的契约》是美国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之一。结合吉尔曼的生活经历和小说的时代背景,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比利兹夫人在父权制下受到的压迫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探讨小说中女主人公在婚姻、财产、孩子教育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揭示出女性只有实现经济独立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4.
对19世纪20年代"生育节制"运动的继承和桑格夫人的再次访华促成了20世纪30年代"生育节制"思潮的高潮再起,使之不仅在理论上更趋完善,也在实践上有了新的进展,呈现出注重吸收别国经验、倡导政府角色转变、强调社会协调发展、引入人口理论和迈向实践等特点.然而这种高潮背后也暗藏着许多隐忧,并为40年代的衰微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5.
万永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105-108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实验各种独特的写作技巧的首次成功尝试。尽管小说人物貌似不相干,结构松散,但是克拉丽莎与塞普蒂莫斯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语言,他们各自的内心独白如同相互在镜中的影像。通过反衬与对照,他们对于生死的律动的意识之流穿越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他们从某些方面相互牵连,无法分割,从而证明他们事实上是一体的。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拉姆齐模型描述的问题是资源的跨期分配,国民产出有多少应该分配给消费以产生当前效用,应该有多少储蓄以提高未来的产出和消费以产生未来的效用。基于拉姆齐模型的分析得出最优跨期消费条件,对最优跨期消费条件中参数进行分析,说明居民消费与储蓄随利率的变化具有跨期替代性。运用模型的结果对我国现阶段扩大居民消费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9.
一曲女性自由的悲歌--兼析《一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爱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97-99
文章从叙事学理论和女权主义批评结合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力作<一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法的分析,来表明小说叙述视点的不断转换,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叙事技巧,还整合出不同的内容,而这不同的侧面展开组合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了一曲女性寻求自由的悲歌.这不仅是马拉德夫人个人的悲剧,更是再现19世纪末在男性中心权力话语给定的美固社会中追求自我的女性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0.
康建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马是《包法利夫人》中一个重要的独立主题,它在构建小说多层次结构、场景功能叙事、人物形象塑造和象征意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马的主题展现了福楼拜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