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拟声词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运用极为广泛,其可以使话语更加生动、有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汉维语拟声词做出一定归纳探索,从汉维拟声词的定义、分类、语音结构、语法功能等类别进行举例对比,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2.
拟声词是摹仿客观事物的声音所形成的词类,现代汉语中,尤其是在日常口语对话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拟声词的使用非常普遍,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对拟声词的使用感到困惑。双音节拟声词在现代汉语拟声词中所占比例很大,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通过分析HSK动态语料库中的具体语料以及留学生的作业,总结出留学生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拟声词的偏误类型,预测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3.
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是一类极具特色的语言表现形式。不仅在文学作品和口头交流中应用极为广泛,而且语感细腻,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给读者或听者以最直观的感受,有很强的感染力,具有很高的修辞价值。但是由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日本民族又有其独特的听觉模拟特点以及文化心理、思维习惯等,往往成为日语学习过程中较难以理解的语言表现形式。本文试从重叠式拟声拟态词为例,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清浊音的形象色彩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64.
65.
拟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和语言现象,但是由于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别,英汉拟声词有着诸多的异同。研究英、汉语拟声词,比较分析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这种辞格,并能对翻译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6.
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动作、变化等声音的词,即拟声词表达的意义就是表示某种声音。但是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不是对客观声音的简单模仿,而是对客观声音的概括模拟,因此概括程度的不同,拟声词所负荷的意义也有区别,不同语言的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也不同。本文试图从汉韩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即拟声词音节中的辅音和元音两方面入手,对比分析汉韩语拟声词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汉韩语拟声词的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67.
拟声词常常叠用,用来表示声音的多、杂、连续、反复等,还可以加强所摹仿声音的节奏感.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A式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有6种,从式有4种、AB式有15种.而每个拟声词可重叠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有的类型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还有一些特别是那些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拟声词则没有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68.
拟声词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拟态词是把某种状况、动作、感觉等用声音形象地摹写出来的词。因此两者都具有细致入微的表音形式。文章拟从语音与文体的角度 ,来阐述和分析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利用声音与意思的自然联系来状物传情的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69.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表示:拟声词为数甚少,而且也不是语言系统的有机成分,只是部分约定俗成的模仿.本文以英语拟声词为例,经论证得出:拟声词并不少,而且它们是语言系统的有机成分;部分约定俗成的性质并不妨碍它们证明拟声词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由此得出结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70.
汉语、英语拟声词异同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拟声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和语言现象。拟声词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和英语词汇,增强了它们的表述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文字音响的渲染起到了理想的修辞作用。拟声词用声音反映知觉与意识,形成声音与知觉之间的呼应与共鸣,使很平凡的句子变得生动、鲜明、逼真,从而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因此,人们研究探讨英、汉语拟声词,分析比较它们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对比加深对它们的了解,将对英语和汉语的教学与翻译工作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