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玺 《决策探索》2008,(13):42-45
5月26日以来,我国南方多个省份连续遭遇持续性、大范围、高强度降雨天气过程,江南华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特别是6月7日以来,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12个省(区、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降雨达到百年一遇.  相似文献   
62.
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先进文化的人文资源的支持,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同时,反思国民性的文化劣根,使其社会人物的种种卑劣文化心态昭然若揭,无疑是小说家们的社会责任.近些年来的小说创作,展示了作家们深厚的功底,他们娴熟的文笔和深沉的描述,对现实中人们的奴性、皇权性、权贵性、小农性、小人性和守财奴性等文化劣根孳生的种种心态,作了深刻而尖锐的揭示.  相似文献   
63.
结合弗洛伊德学说和存在主义理论,考察《炼狱》借古讽今,拷问人性的主题,指出该剧逼真生动的情节和生动逼真的人物不仅刻画了时代的习俗或怪癖,还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人的本性,从而使该剧成为一出借古讽今、拷问人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悲剧。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底层”成为文学界的主题,底层写作逐渐成为新世纪文学生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落,涌现了一批颇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王十月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底层现实的力作,其现实品格实践了底层关怀,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当下的底层文学有特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5.
本文新闻背景:2006年10月31日上午9时.一个年轻人从泉州市某大学学生公寓楼上纵身跳下,自杀身亡。令人震惊的是,跳楼自尽者竟然是一名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他自杀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绝望,不愿成为父母的累赘!  相似文献   
66.
只有从理论的整体视野入手,才能全面地理解唯物史观。从理论的整体视野看,唯物史观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还应注重理论的理论前提部分。这种整体视野中的唯物史观,既是对社会发展现实挑战的应对,也是唯物史观的原本之义,更是唯物史观继续取得现实解释力的生长点。也只有这种整体视野中的唯物史观,才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芮城,是山西省的南大门。驱车出芮城县东南二十余里,就来到了万里黄河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大禹渡。  相似文献   
68.
张洁的《无字》是近几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引起截然不同的评价。徐岱先生在《边缘叙事——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个案批评》中否定了张洁《无字》的创作。笔者觉得徐岱先生的批评过于武断,并认为《无字》具有人性与灵魂拷问的深度。  相似文献   
69.
18年前,我接到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邀请,参与1988—1990年度的《浙江文学概观》的撰写,分配到的任务,就是评论胡尹强先生截止1990年的全部小说创作。我在那篇题为《禁锢与超越》的述评中这样结尾:他(胡尹强)是有足够的储备写出更好的作品来。我们期待着。然而,此后长江后浪推前浪,浙江小说界新人辈出,我却很少看到胡先生的小说新作。都说,一个人年少的时候适合写诗,稍有人生经验后则能写小说,而进入老年后,最合适的写作形式莫过于散文随笔。  相似文献   
70.
王小波:传统文化的批判者和国民灵魂的拷问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批判者和国民灵魂的拷问者 ,王小波在自己的杂文创作中始终坚持以理性精神和态度 ,对传统文化与国民心态进行严肃、无情的解剖和批判 ,并对隐含于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背后的文化背景与心理根源作刨根究底式的探寻、追问 ;始终以开放的眼光和心态 ,超越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 ,将对象置于更为广阔的世界人文背景 ,特别是现代西方人文背景中加以横向观照 ,从而以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视角来反观我们的现实、历史与文化 ;始终将自己的杂文创作视作是提升自我灵魂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其作品的解剖与批判 ,常常是从严厉而清醒的自我解剖和自我批判开始的 ,显示出清醒而可贵的自省、自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