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8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46篇 |
劳动科学 | 76篇 |
民族学 | 50篇 |
人才学 | 78篇 |
人口学 | 50篇 |
丛书文集 | 366篇 |
理论方法论 | 118篇 |
综合类 | 1169篇 |
社会学 | 214篇 |
统计学 | 3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261篇 |
2010年 | 256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299篇 |
2007年 | 204篇 |
2006年 | 166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朝鲜族社会人口流动和集居地空洞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强一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4,21(3):80-86
目前朝鲜族社会正进入历史的抉择期,如果我们不在未来的20-30年的历史时期内解决朝鲜族社会所面临的人口流动和集居地空洞化等主要问题,朝鲜族社会的解体或许会成为现实。现从战略视角和对策研究两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从现在起,我们需要集全社会的力量来重组朝鲜族社会,使其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健康的、发达的边缘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992.
陕北前期,在对文艺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上,在对文艺表现目的和表现对象的理解上,在对作家知识分子立场的评判上,丁玲均表现出了鲜明的二重性.一方面,她宣扬“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大众”和“改造知识分子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她又申张文艺的独立性质、文艺“化大众”的责任和创作主体的知识分子立场.这说明,在丁玲此期文艺思想中同时存在着以政治为核心的功利型文艺观和以个体为核心的启蒙型文艺观的元素.二者的并置,缘于其自我身份的复杂性及其思想意识的矛盾性;同时,在那一时期也具有其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新砦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此文根据新砦和花地嘴遗存的最新材料 ,对“新砦期”的概念等学界长期存有争议的重要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认为 :在考古学意义上 ,“新砦期”应划分为两期而非两段 ;“新砦期”应与早期二里头文化新砦型相区别 ;其可包含至少 2个类型 ;其早期应与诸多文献所载的的“羿、浞代夏”事件有关。此文还特别指出 ,“新砦期”的第一期早段与龙山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以至于将龙山文化的最晚段与属于二里头文化“新砦期”的最早段的某些单位作文化上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已具有几分技术性划分的色彩 ,因而单纯以线性考古学文化之分界来区划不同王朝尤其是虞夏的界限时 ,尚需特别的谨慎 相似文献
994.
浅论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是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土地是处于地球表面固定位置上的具有立体垂直剖面的空间客体,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特殊的生态圈。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的结果,是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和生态服务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95.
转型的悖论与悖论的转型——基于"中国模式"对新古典转型经济理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转型而转型,转型的目的是更好地获得经济增长,如果忽视了转型的增长取向而把关注点仅集中到狭隘的转型本身,那么必然会造成舍本趋末的结果,而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在转型问题上的所犯的错误正是如此."中国模式"是一种寻求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断持续推进的有效模式,随着"中国模式"正被越来越的人们所接受,人们对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所倡导的那种简单化、绝对化和"为转型而转型"转型观表现出了更多的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996.
我国“消费率偏低”观点的分析及研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的消费率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1997-2002)、中期阶段(2003-2007)和深入阶段(2008年-至今)。10多年来消费率偏低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据此提出的对策建议也基本被政府认可和接受。但是,多年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并具有明显的通胀压力负效应。本文通过对消费率偏低观点及其论证方法的分析,得出我国消费率问题不是简单的高低问题;论证消费率偏低观点的方法存在适用性缺陷;消费率处于低位是长期波动(持续)下降的结果,消费率长期波动(持续)下降才是消费率问题的关键的观点。然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对消费率偏低的观点应谨慎对待、研究我国消费率波动(持续)下降的成因可能会对政府决策更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在借鉴相关企业基因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重新构建企业基因结构概念模型,运用理论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百年企业的发展历史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企业的进化是自然选择与自我能动性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遗传、变异、重组三种企业基因进化机制可以提高自身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世界百年企业的进化过程中,企业碱基要素在企业内外部能够快速流动与协同变化并通过制度双链加以调节与稳固。研究结果表明,从企业发展目标、碱基要素、制度链、外部环境四方面发力,可以促进企业基因进化,为中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陈炳哲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2):69-71
毛亨、郑玄对<诗经>解释的差异可以从他们对"昏时"、"昏期"问题的不同理解上体现出来,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二人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所阐释文本系统的开放性,也正是这种开放性,才使中国古代的学术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999.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实际探索了两个主要问题 :存在的意义问题和人的生存由何而定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对这两个问题的继续思考 ,最终导致了他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实质上是从此在的生存是存在的一种突出样式到人的生存是被大化所决定这样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这表现在理论结构、内容实质、人学主体等方面。但同时 ,在海德格尔的前期和后期思想之间又没有一道绝对隔离开来的鸿沟 ,相反 ,二者是有着内在发展逻辑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前期人学思想所思的内容是后期人学思想得以形成的实际上的出发点 ,后期思想则是海德格尔对前期思想所提出的根本内容进行更深入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社会风险的高发来自诸多要素的作用。当传统的社会结构被政治发展撕裂时,风险往往同时出现在政治与社会之中;当社会风险只能依靠政治手段方能化解时,国家功能的全面行使则可能消弭社会自我修复的可能性。社会风险因此往往与政治风险联系起来,甚至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危机。但是从逻辑上看,社会风险本身蕴涵着社会成长的内在要求,政府在化解社会风险时不能迷信于压力机制的秩序控制,而应适时调整社会政策以促进政府持续和社会成长,从而从基础上化解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