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77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606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损害賠偿之債发生的原因分为契約責任与契約外責任,并非从苏联民法典开始,早在罗马法中就有这样創建的規定。认为这兩者是发生債权債务关系的兩大原因。称前者为由于契約所生之債;后者为由于侵权行为所生之债。资产阶級国家的民法吸取了罗马法的理論,也把侵权行为规定为发生債的原因。 无論资产阶級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法,对损害赔偿之債都有規定。有的特  相似文献   
142.
设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其目的之一是对合法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提供的一种公力救济制度。但是 ,我国该项制度的设立并不完全与复杂的社会两性关系契合 ,其表现为无过错方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范围不周延、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不周延以及获取有关重要证据方面的亲子鉴定的规定不完善 ,因此有必要通过法的形式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3.
林存柱 《东岳论丛》2004,25(4):195-198
新中国建国以来 ,死亡赔偿制度经历了“家属抚恤制度”和“间接赔偿制度”两个阶段。“家属抚恤制度”不采取赔偿间接受害人未来收入损失的原则 ,只考虑赔偿后间接受害人应达到的生活水平 ,如果间接受害人在赔偿前已经达到了这种生活水平 ,则不予赔偿 ;其后来实行的“死亡补偿费” ,既不是对精神损害的赔偿 ,也不是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 ,它只是提高间接受害人应达到的生活水平的措施。新出台的“间接赔偿制度”虽然是我国死亡赔偿制度的一大进步 ,但它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 :用法律对间接受害人“亲属权”的保护替代了法律对直接受害人“生命权”的保护。由于“间接赔偿制度”不能保护公民的“生命权” ,因此 ,建立“直接赔偿制度”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4.
实效性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重要评价指标。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立法实践来看,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实效性的发挥仍面临磋商主体设置合理性不够、磋商程序设计可操作性不强、磋商内容设定科学性不足等诸多制约因素。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实效性,未来应以制定国家层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专门性规范文件为基础,重塑磋商的主体格局、优化磋商的程序规则、完善磋商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5.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的三个基本方面构成:民事主体、自然资源资产权益、不利益影响,决定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构建的基本法律逻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同质化”假象的客观存在,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构建面临根本性挑战。事实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在请求权基础、索赔主体定位、赔偿侧重点等方面存在系统性本质差异,充分体现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的独立定位。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的实际展开,应以基于委托代理而实际行使所有权的主体作为损害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范围应包括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自身承载的财产价值损失和资产增值收益损失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6.
在租赁航空器运营期间发生国际空难损害情形下,空难索赔人或基于方便诉讼,或为获取更高惩罚性赔偿,或对航空承运人索赔无果等因素的考量,会转向对航空器出租人进行追索.1929年华沙公约和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并未排除航空承运人之外的其他任何主体的赔偿责任,国际空难损害赔偿诉讼的五个管辖权,均为受害人追索运营航空器的出租人留下了空间和路径.1952年罗马公约对航空器所有人界定的模糊性,使湿租或干租航空器的出租人极有可能被"视为"或"推定为"航空经营人而遭致被索赔.但在航空诉讼实践中,追索对象的隐秘性、各国立法的差异性、相关国际公约排除责任的援用性等,使追索航空器出租人的空难赔偿责任存在诸多障碍,索赔之路并非易事.尽管如此,各国航空立法实践和司法判例为索赔人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请求权基础:即过失委托责任、产品责任或替代责任.因此,航空器出租人应高度重视对空难赔偿的责任风险,应充分利用租赁协议约定的赔偿条款、责任保险条款、适航责任分配条款以及监控航空器运营条款等措施,进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47.
行政侵权会给受害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此时就需要通过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来进行规制。但目前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还不完善,致使不能很好地保护受害者的合法利益。因此,以此为切入点,首先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其次论述完善相关制度的必要性,梳理当前制度所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规定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8.
在现行司法实践中,我国对生态环境损害之救济采取的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并行的"双轨制"模式.通过分析典型案件可以发现,现行立法未能为化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之间的制度"碰撞"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南,导致"两诉"之间时常会陷入管辖冲突与衔接困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模糊属性以及相关立法规定的缺失,是导致"两诉"衔接陷入困境之根由.为此,应当在准确识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性质之前提下,通过立法对"两诉"之间的顺位规则、索赔主体机制等核心规范予以明确.具体而言,未来我国应当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优于环境公益诉讼的顺位规则,并建立"行政机关—环保组织—检察机关"三位一体且逐层递进的索赔主体结构,最大程度发挥"两诉"之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149.
行为保全标准中“难以弥补的损害”要件存在内涵解释模糊、实践缺乏系统性指引等问题。为给予实践更加清晰、明确的指引,应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通过本土解析和比较研究可以认为“难以弥补的损害”是指财产保全和终局裁判均不能弥补的损害。在裁量路径上,应结合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性质,将其类型化为损害赔偿无法弥补和赔偿数额难以计算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0.
恢复原状独立性是指相对损害赔偿来说恢复原状能否为独立责任。否定恢复原状的独立性,即否定将恢复原状与损害赔偿视为割裂存在的观点。通过分析恢复原状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借鉴德国与日本民法对恢复原状的制度配置,讨论得出否定恢复原状独立性的结论。否定恢复原状独立性,是正确认识恢复原状民事责任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